潇洒一生 发表于 2012-1-13 18:06:06

原始社会,山东中、东部的东夷人莱夷。

  简介  
  莱夷 读音(lái yí)。莱夷是我国原始部落时期,活动于山东中、东部的东夷人一支。建立最早的都城“麦丘邑”,并在此培育了小麦。古国名。 夏分布山东中、东部,都城“麦丘邑”;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 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尚书·禹贡》:“ 莱夷作牧,厥匪檿丝。” 孔传:“ 莱夷 ,地名,可以放牧。” 宋 王禹偁 《黑裘》诗:“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 莱夷 负海州。”
  莱夷的来历  
  莱夷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时期,活动于山东中、东部的东夷人一支,是山东的土著居民。他是来源于神农氏,据王献唐先生考证:“莱为神农苗裔,神农起于西方,自西伹东,族众随之,山东之莱族,殆亦由西徒来者。”约在黄帝时代,莱人便在九河流域定居生息繁衍。莱人之所以被称为莱人,据王献唐考证:“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莱人首先发明麦种东者亦即原始之农业民族。”   “小麦”一词。《辞海》、《辞源》对来字的解释,也有“小麦名曰来”。《说文》对来字的解释:“周所受瑞麦来髀,一麦二缝,象芒刺之形”。王献唐对来的解释:来为莱之初文,来为小麦之本字,“因其种来,而呼地为来。种来之人。更称其族亦日来,而来地来族之名因以成立。”   甲骨文之来,作 、作、作等,有人统计有几十种写法。钟鼎文作来、囊等。这些来字,上边是麦穗,中间是麦茎,下边两出是麦叶、麦根,是一棵麦子的象形字。由此可见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育麦之功,把这个夷人称作【莱夷】。
  莱夷之地望  
  莱人由西一路迁徙,经过了关中地区,由于地域、自然、水利等因素,使得他们继续东移。到了中原地区,由于当时的中原是黄帝的居住地,加之战争不断(据历史记载此时正直黄帝统一中原一带),迫使他们继续东移。大约尧帝时莱人来到九河流域。在此“开垦沃野,植桑养蚕,种植稻、麦”。 根据《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九州中适宜种麦的地方,只有青州“其谷宜稻、麦”,种麦最多。与青州相郝的兖州,“其谷宜四种(黍、稷、稻、麦)”,种麦较次。豫州、并州“其谷宜五种(黍、稷、菽、稻、麦)”,种麦又其次。其他五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冀州,都没有种麦的记载。莱人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城邑【麦丘邑】,这便是莱人最早的地望。  
  舜时九河流域封于契,《史记。五帝本纪及商本纪》均有记载:“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姓。”契封于商是九河流域的滳河流域,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已被学术界公认。随着商的势力不断壮大迫使,莱人北下东进,进入了山东东部。并在【营丘】建立都城,成为莱夷地望之二。   
  周灭商吕尚封于营丘,此时的莱夷以统治中心在昌乐、临朐县附近,东部可以到达黄县的沿海地区。此时莱夷比较强盛,《史记·齐世家》记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春秋时齐与莱夷时战时合,据《史记。齐世家》记载:直到“公元前567年,齐国灭莱”。莱夷最后的都城有争议,
  一说黄县,范文澜认为:“前五六七年(鲁襄公六年)齐灭莱(山东黄县东南有莱子城)。”郭沫若也认为:“周灵王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灭莱(今黄县东南)。”李白凤《东夷杂考》云:“黄县固春秋时莱国,后属齐。”
  二说,昌乐、临朐附近,如:王献唐《黄县器》认为,潍水、淄水流域上游的临朐“为姜姓莱国都城所在”。又说:“黄县志考莱国旧都在临朐附近,大体正确”。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宣公七年注》中主张昌邑东南说。周昌富认为,莱都大体位置当不出益都、昌乐、临朐一带,以当时的地理形势观之,似以在昌乐西北境域为宜。迟克俭认为,莱都当在山东中部昌乐、临朐一带,靠近齐都营丘。逄振镐认为,自西周(甚至商代)到春秋,莱国的中心地带是在潍淄区域,国都大抵在昌乐外延区域,东部直到黄县沿海一带。
  三说 潍水中游附近,杜在忠认为,莱国的政治中心应在于安丘、高密、诸城交界处的潍水中游附近。
  四说寿光,王恩田认为,莱与纪为一国,西周时的纪都亦即莱都。春秋早期鲁庄公四年以前的都城在寿光,鲁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后,都城迁于黄邑,即黄县归城。 随着考古界的不断探索终究有一定论,至此有着辉煌文明莱夷消失融入华夏民族。
  辉煌之文明  
  莱夷辉煌的文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晚在一二万年前,莱夷地区便有了人类的创造活动。莱夷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莱夷史前文化有自己的源头和发展序列,自成体系,独具特点。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胶莱平原上形成了一个古文化共同体——山东龙山文化两城类型。它与中原同时的文化面貌不同,与山东西部的龙山文化也有差别。两城类型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史前时期的莱夷古文化  
   (1)制陶工艺的进步性。在陶系方面,以居半数以上的黑陶为主,其中以素面磨光者犹具特色:陶质细腻,黝黑漆亮。特别是其质硬、胎薄、火候高为其它同时文化所望尘莫及。造型多样,附件部分装饰适当,使用方便。其形制之优美堪称我国甚至世界上远古制陶工艺的精华。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薄如纸、明如镜、黑如漆的精巧美观的蛋壳陶,更是驰名中外。蛋壳陶制作之精美,技术之高超,在整个中华史前文化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达到了中华史前制陶的最高水平。   
    (2)生产工具的先进性。两城类型的石器大都经过精工磨制,并按用途不同有了明显分工;农业工具中出现了原始的锄,中耕农具的问世,说明此时农业已摆脱了刀耕火种的粗放型式;黄铜器物出现,这比欧洲最早出现黄铜(罗马帝国钱币)要早二、三千年。   
    (3)发达的农业。莱夷是东夷诸族中较早从事农业为主,并较早的进入了文明时代的一个支族。农业的发展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人工稻米、酿酒、家畜饲养、房屋建筑等,建造最早城池【麦丘邑】,这些都说明农业定居生活的发展程度。   
    (4)发达的造船业、捕捞业与航海业。长岛大浩发现龙山时代的船尾和石锚,证明莱夷航海业的发达。根据考古学的地层学和标型学,他们又认为龙山文化是由当地的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据此又推断,莱夷先民至少在距今7000年左右就在自己的沃野上创造着悠久的古老文化了。
  商、周时期莱国的经济与文化  
  大部分史学者认为,商、周时期,无论是鱼盐业、矿冶业,还是麻丝纺织业、交通业等,都很发达。入周后莱国与齐太公争营丘,即显示出其强大的军事势力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春秋时期,莱国的经济与文化仍相当发达。鱼盐之丰富,在对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经济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采矿冶铁业也很发达;在文化方面,莱夷人的音乐是很有名的,直到春秋时期,莱人仍有自己的独特的音乐“莱乐”。

潇洒一生 发表于 2012-1-14 13:12:02

有很多地方在用假象来证明自己是商文化的中心,比如商丘等名字的地名。然自从甲骨文的出土就证明了,他们这些地方不是商的早期活动地。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带滳的河流啊,唯独商河有古滳河啊。

潇洒一生 发表于 2012-2-1 20:40:40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始社会,山东中、东部的东夷人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