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杀死华佗?
亳州成为中药材之乡,跟华佗是很有关系的,因为华佗在民间的名气太大,人们对于亳州的制药当然会另眼相看,慢慢地,亳州就成为药都了。现在,在亳州,有一个华祖庵,也就是华陀纪念馆,坐落在市中心,里面存放着一些据说是当年华佗所用的医疗器械,有不少,是现在出土的。出人意料的是,华陀如此一个神医,给后人留下的资料却非常少。虽然史载华佗发明了 “麻沸散”、“五禽戏”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都失传了。现在遗留下来的,都是后人的开发和附会。即使是华佗的身世,也显得莫衷一是,大都只是一些淡若星光的传说。据说,华佗年轻即开始行医,走遍徐、豫、青、兖等州县,后来又曾拜治化道长为师,学得医学绝技。从而变得名声大噪的。华佗的名声,依我看,大半是由《三国演义》得来的。四大名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怎么想象都不为过。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替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栩栩如生,这个故事至少起到了两点渲染作用:一是充分渲染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另一个,就是充分渲染了华佗医术的高超。
华佗是被他的同乡曹操杀死的。至于原因,罗贯中同样在小说《三国演义》交待得很清楚,后人在叙述华佗身世时,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曹操青年时代留下的“头风症”常常发作,发作时,头部如裂开一样疼痛。诸多方医郎中前来诊治,都束手无策。谋士华歆向曹操举荐了曹操的同乡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望闻切问一番后,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靠服一般汤药无法医治,需要先饮“麻肺汤”(也就是“麻沸散”),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按照罗贯中的说法,华佗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毫无医学知识的曹操的疑心,曹操怀疑华佗可能是孙权或刘备派来的奸细,所以下令拘捕华佗下狱,将他杀害。
曹操杀华佗遭到历史的一致指责。其实,细细地追究这个故事,会发现曹操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华佗在当时,是不是有真正的本事,能将曹操的头颅打开实行手术。如果细细地追究起来,会发现华陀的叙述其中有很多破绽——首先,华佗用什么工具来打开曹操的头颅?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用“利斧”打开头颅,显然不可能!再说,利斧即使劈开头颅,又如何缝合?我们都知道,以现代医学的要求,打开头颅,必须在极端精密的仪器的导引之下,方能小心翼翼地做此事。其他的不说,以华佗时代的医疗器械的制作水准,华佗根本不可能制造这样的工具。第二,华佗用什么来实行麻醉,虽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但这个麻沸散,只是一种汤剂,是麻醉药的最初阶段,并且是全身麻醉。以这种麻醉剂,不可能支撑曹操动头颅部手术。所以,按照我的看法,曹操对于华佗的这一番言论明显是信不过的。在曹操看来,华佗的这一套东西完全是“江湖朗中”似的吹大牛,或者是别有他求。因此,曹操一气之下将华佗打入大牢,也就不足以奇怪了。
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对于华佗,则有另外一种说法——《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交待了华佗的身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是华佗的人生目标,至于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华佗一开始,应该是对医学有浓郁兴趣的,当时,有很多人推荐他去当官,华佗都没有去。但等到华佗真正地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深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心理一下子失衡,性格也变得乖戾了。这一点,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也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
可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一开始,华佗采用针扎的方法,效果还不错。《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曹操很想让华佗留下来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这时个婉拒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有人甚至推测华佗这是腰协曹操,让曹操封他一个官做。不过曹操一直没有答应。过了不久,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曹操一气之下,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
华佗为什么要离开曹操,他是为了不耽误自己在民间的救病治人吗?史书对此没有交待清楚。中国的史书一直是这样,在很关键的细节上,总是惜墨成金,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华佗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他的医学本领到底有多大?曹操为什么要气急败坏地杀华佗?这一些,史书都没有交待。这些没有交待清晰的史书,只能给我们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华佗。让后人对他,以及相应的很多问题,细细地追究起来,都有点束手无策。
传说华佗入狱后,十分痛苦,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几十年行医的经验总结成书稿,临死前交给狱吏,告诉他说:“此可活人也。”那狱吏害怕受到连累,拒绝了华佗的要求,华佗极度悲愤,将书稿付之一炬。
关于华佗的传说,我一直半信半疑。中国文化总是习惯于将真实故事化,然后将故事传奇化,到了传奇阶段,早就丧失了真实的痕迹,离本来很远了。平心而论,以当时华佗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不可能出现什么神医的。况且,一个时代的医学水平不可能单骑突进超越当时整体科技水平。最明显的一个佐证就是,古代中医学一直不太清楚人体本身,对于人的生理结构,人的各个系统,还停滞在模糊的感性判断阶段。如果对生理解构都不太清楚,又如何谈得上“对症下药”呢?这不是“不知己不知彼”吗?从理论上说,中医在很长时间里,只有空泛的《黄帝内经》之内的理论,大而无当,又极难以付诸实践。它在整体上,并没有脱离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仍处于一种“写意状态”,有主张,少严谨;有想法,少理论;有观念,少方法;有直觉,少精确;有目标,少路阶。因此,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光靠一些经验范畴的东西,是很难有着持久作用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于华佗,知之甚少,也缺乏科学所必备的怀疑精神,我们所满足和津津乐道的,只是他一个又一个“治病救人”的传奇故事,对于他医术的真实内容和实质,却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其实,不仅仅对于华佗,我们对孙思邈,对李时珍,同样也知之甚少。我们甚至连孙思貌的年龄有多大都搞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中医和药又会有多少深入的了解呢?剩下的,只是人云亦云,就是死记那几个药方,照本宣科。或者满足于那个玄妙无比的“五行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木克水……
但不管怎么说,传说在结果上获得了大胜,华佗也终于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一个神。这当中带来的一个副效应就是,亳州几乎在成为酒都的同时,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药都”。 1.支持你关于曹操杀华佗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观点。从华佗长时间为蜀汉、孙吴政权服务,在政治观点上明显站在曹操的对立面,所以难怪曹操要怀疑他是一种谋杀。
2.不支持你认为中医“有主张,少严谨;有想法,少理论;有观念,少方法;有直觉,少精确;有目标,少路阶。”的观点。
3.古代中国医学在世界上还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近代中医学的停滞是由于统治阶级和世俗社会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歧视所造成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