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 发表于 2013-5-18 11:38:12

民族和亲的使者王昭君。

  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有一条小溪,清亮碧绿,宛如翡翠。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出生在这条小溪之滨。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清代诗人赞她:“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娥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脱出昭君的美容与神采。
  昭君17岁那年,正逢汉元帝诏示天下,普选美女。昭君被选入后宫待诏。当时的皇帝骄奢淫佚.除三宫六院之外,尚有数以千计的宫女,真是佳丽成群.美女无数。根本不可能与宫女一一见面,只好派画师为宫女们画像,然后,先看画像,中意者再点召。这样就难免会产生人像与画像之间的差距。因此,画师成了宫女能否被皇帝召见的关键人物。一些宫女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不惜以重金贿赂画师。希望把自己画得比西施还美,能使皇帝一见倾心。在众多宫女中,唯独王昭君不肯行贿。她品行正直,看不惯行贿之风;她深信自己美貌迷人,拒绝了画师向她索贿,因而得罪了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在为昭君画像时,见其容貌超群,为了报复昭君,使其水身不得见君王,便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长期深锁后宫。西汉时,汉朝和匈奴常有战事,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前住长安朝汉称臣,主动提出愿与汉朝和亲,共保边塞安宁。这是当时汉匈之间政治生活巾的一件大事,如果相亲,便可彼此停息争战,共享和平。可是,生活在气侯宜人,物产丰富的中原大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宫女们谁也不愿远离故土,嫁与异邦外族,到寒风刺骨,居无定处的塞外去过一辈子艰苦的游牧生活。然而,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不使汉匈两族再起战乱。决心以个人之苦换百姓之乐,毅然“自愿请行”,出塞和亲。
  民族和亲的使者王昭君在为昭君饯行的晏会上,她才被召去见元帝和呼韩邪单于。昭君一出面,满朝文武顿时为之倾倒,只见她婷婷玉立,光采照人,确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美”,堪称后宫—绝。这时元帝大惊,深感后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为了取信于匈奴,只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呼韩邪单干欢喜若狂,对汉朝千恩万谢。
  昭君为了民族团结出塞和亲,实为巾帼壮举,影响非凡。为了纪念昭君出塞和亲,汉元帝将这年改元“竟宁”,意为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后,从此得安宁。昭君出塞和亲,世人称之为和平使者,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她所播下的友好种子和留下的影响,在后世汉匈关系上,长期起着作用,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近百年无战事。清代女诗人郭润玉赞道:“琵琶—曲千戈靖,论到这功是美人”。周恩来总理生前称赞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最有贡献的人物。”
  千百年来文人写昭君,百姓淡昭君。关于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为巾帼之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族和亲的使者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