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225|回复: 0

    明清新城王氏家族史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6 17: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新城王氏家族是山东桓台一个从平民之家发展起来的官僚世家。明中期,这个家族以科举起家成为望族,此后凭借孝悌好学的家风、良好的家庭教育、经世治学的处世哲学等创造了“科甲之盛,海内新城王氏第一”的仕林佳话。本文主要从政治方面概述王氏家族的成就和影响,并从其家族内部探求原因。
      关键词:新城王氏家族  王渔洋  门风
      新城王氏家族从一无“立锥之地”的穷苦农家,到科甲蝉联、名臣满门的望族,在此过程中有三个人物对于王氏家族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弘扬了儒家门风的王重光,他制定了家训,而且成了家族中第一个新科进士,第一位朝廷命官。再一个就是官拜兵部尚书的王象乾,他是王氏家族中官阶最高、仕宦最久、政治影响最大的人物。另一个就是王渔洋,“诗坛盟主”、“文坛领袖”的卓越成就更扩大了王氏家族在文化上的影响。
      一、初登高府门第
      王氏家族从历代事农耕作的农家转为一个儒士满门的家族,是从三世祖王麟开始的。
      经过始祖“琅琊公”王贵及其五个儿子两辈人的辛勤劳作,王氏家族的家境日渐富足,不仅温饱有余,而且还能常常周济他人。而此时时代的变迁,也为王家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明初战乱刚息,各级官员非常缺乏,自隋唐以降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客观上给庶民布衣提供了参政的机会,科举取士成了普通下层民众的进身阶梯。
      王麟少年机警,天资聪颖,王氏先祖开始慢慢栽培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果然,王麟14岁被保送到国子监。然而,这位少年才子却并不幸运。尽管他学习刻苦,却并不适应刻板、僵腐的科举考试,以致“数困棘闱”,屡次落榜。但儒学之风已开,王氏第四代子孙在王麟的悉心教育下,终于将家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537年,王重光乡试中举,几年之后,得中进士,王氏家族也随之跃为新城有权势的大家族。
      王重光官拜工部主事,后升为户部员外郎,榷九江关钞,又因为官清廉,“不名一钱”,受到朝廷信任担任云中指挥佥事。他在任期间刚正不阿,严于执法,整顿了散乱的军纪,一时威信颇高。在封建社会,政治地位与家族兴衰息息相关,政治上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家族声名远扬。像王重光这样一位官极三品、享有威望的大官僚给家族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也正是这种耿直的性格,使他的仕途有了许多不平和失意。在平调到贵州督办采木时,王重光不顾安危,“探虎豹、搜葛藤,上山乘辇,涉水渡一木舟”,事必躬亲,其精神感染了阻挠的彝民,“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任务刚完成,他就因操劳过度死于任上,时年57岁,皇帝闻之,以“忠勤可悯”四字评价他,并“赐祭葬”(即国葬),追赠太仆。
      六世孙王象晋曾这样评价:“王氏家业,琅琊公基之,桑植公植之,颖川公始肇文脉,至我祖忠勤公(王重光),以匪躬大节阐扬而广大之。”可见,王重光在王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科甲蝉联名臣满门
      受王氏家训的熏陶,新城王氏至第五世,科甲蝉联,多人在朝为官,蜚声海内,赫衣满门,此时的王家已经成为当地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王之垣是王重光次子,1558年乡试中举,1562年进士及第。王之垣刚踏入仕途即平反了数起冤案,很快被升入中央担任刑部给事中、礼部给事中等职。任上,王之垣激切敢言,名闻士林。他曾先后担任过太仆寺卿、鸿胪寺卿、大理寺卿,后被擢升顺天府尹。值得一提的是,顺天府乃首都所在地,凡担任顺天府尹之职者,非宰相或内阁执政的亲信不可。由此可见,王之垣与当时朝廷重臣的亲密关系。也就是在这时,他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
      王之猷,王重光第七子,1577年,和王之垣一样,也是35岁时进士及第,出仕为官。而与王之垣不同的是,王之猷只是一名普通地方官员,权势并不显赫。但他在任期间,做到了勤于政事,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维护地方治安,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最后病卒于任上,因而有了“烈丈夫”的美名。这在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下,已是难能可贵。
      同辈兄弟中较为著名的还有王之城、王之都。王之城,字尔宁,是王重光第六子。官至州同知;王之都,号曙峰,是王耿光之子。1595年进士及第,出任沔池县令,政绩颇佳。
      三、六世辉煌
      新城王氏到了第六世,正值明末风雨飘摇的年代,但王氏家族凭借深厚的根底,居然在天崩地解的晚明时期达到了政治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家族中先后有10余人进士及第,史称“科甲之盛,海内新城王氏第一”。
      王家六世中既有名流千古的诗人王象春,也有名扬海内的农学家王象晋,但最终使家族达到巅峰的却是王象乾。正如王导之于琅琊王氏,谢安之于陈郡谢氏,王象乾在王氏家族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他为官60余载,官至兵部尚书,权倾朝野,人称“王半朝”。王象乾是王之垣之长子,王重光之长孙。他一生五戍边关,威震中华。1589年,王象乾升为右参议,驻扎宣府,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所管辖的长城关隘外是那些对朝廷时叛时降的少数民族部落,于是王象乾以恩威并用的手法加以调治,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王象乾是个非常有胆略的人,箭法十分精准,猎物往往应声而倒,被少数民族视为“神人”,称他为“那颜”,即大人的意思)招抚其自动归顺朝廷。因此,他又被晋升为巡抚、兵部右侍郎,成为封疆大吏。
      万历三十四年,少数民族约十万之众反叛,声犯蓟门。万历皇帝钦点为父守丧的王象乾总督蓟、辽军务,可见,王象乾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且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王象乾利用自己在边关的威望,劝退反叛者,胜利班师。万历四十年升为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次年又兼署吏部,自此朝廷兵权、人权尽属一人。
      崇祯皇帝即位后,王象乾成为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受到皇帝的特殊优待。天启七年,东北少数民族叛乱又起,时年已八十三岁的王象乾赴边关督师平叛,创造了明末战争史上的奇迹,也为王象乾辉煌的戎马生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王象乾是王氏家族中官阶最高、仕宦最久、政治影响最大的一位人物。现在,长城“山海关?老龙头”原守备署内的蓟、辽督师一览表中,在“天启二年”栏内,就赫赫列着“督师王象乾”的名字。
      (李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