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401|回复: 0

    情系故园 名闻东瀛—促进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江北王氏兄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3 10: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闻,日本史学家、汉学家冈千仞的后裔将寻访宁波江北慈城黄山村。冈千仞精通汉学与西学,明治维新后,曾任修史馆编修官,东京府书籍馆干事等职,后辞官办塾,前后有“弟子三千”。一位故去日本学者的后裔为何要漂洋过海来寻访宁波的一个小村,一位日本学者与黄山村人又有什么渊源呢?事情还得从100多年前黄山村的王氏家族和王氏兄弟说起。

      凰来鹰去王家人
      姚江北岸,慈城南面,河姆渡东向有个名叫黄山的小村。小村乔松苍翠,两峰对峙,形如覆盂。据说,小村原是应姓居多,明朝初年,因王氏迁居黄山村,应氏家族人口竟渐渐离散。由此黄山村有“凰来鹰去”之说。
      宁波开埠后,停泊的是船,带来的是商品,变化的是观念。十多年后,王氏少峰公脉下的一子孙,从考场走向商场,他与同考的学友合股开创“寿全斋”药店。
      “不为良相就成良医”乃是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人生价值之一。也许正因为如此,宁波的读书人开办了“冯存仁”、“同仁堂”、“张同泰”,以悬壶济世,那么王氏家族的“寿全斋”为何能在众多中药店铺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呢?毕竟是读过书的商人,“寿全斋”除了供应常用药外,还自制有水眼药和鹅毛眼药两种。怎么去推销那自制的新眼药呢?旧时的宁波,善男信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要去东乡育王灵峰进香求关牒。这一天,“寿全斋”就派伙计在育王灵峰附近免费施茶,同时搭卖眼药水。一年又一年,“寿全斋”的茶水招来香客,眼药水也随之出名。
      不知是不是因为创办“寿全斋”成功经验的启示,约莫一二年后,少峰公的23世孙王仁乾东渡日本谋生,那一年,他还不满三十岁。

      东瀛谋生遭车祸
      王仁乾刚到日本时,靠给人打工维持生计。渐渐地,这位在小山村大宅门成长的王氏族人敏锐地发现:相当多日本人对于中国的书法情有独钟,于是,王仁乾萌发了经商的念头,经过几年的筹备,终于在明治十年,王仁乾创办的“凌云阁”在东京一个称作浅草黑船町的地方开张。凌云阁的柜台上陈列的是湖笔、徽墨、古砚之类的汉文具,是《水浒传》、
      《金瓶梅》和中国书画等文艺作品,是中国真丝,是东北人参、山西大枣和上等药材,还有一些海南珊瑚等。
      在凌云阁开张的同时,王仁乾的堂兄弟王治本、王汝修也应邀结伴来到日本。
      凌云阁的商品深受日本人的青睐,这使得王仁乾不停地奔波于日本与中国的海峡两岸。1892年的一天,年过半百的王仁乾乘坐的人力车被一日本华族的马车撞到,左臂被车轮压碾受重伤。因伤势较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最后不得不截肢。可肇事者不愿承担事故责任,王仁乾只得与该华族对簿公堂。不幸的是因医院只出具了撞车的证明,法院又根据此依据而轻判华族。这使得王仁乾失了手臂还失情理。王仁乾再次提出诉讼,在日本文友的帮助下,王氏兄弟终于找到一德国医生并出具“截臂缘于马车所碾”之证,再次诉讼获胜。之后的王仁乾自诩“独臂翁”。

      崇拜先生笔谈忙
      王仁乾的日本文友有个叫大河内辉声,此君为世袭高崎藩藩主,食禄八万二千石。明治维新后,改封华族;1871年,卸官归乡,以广交文士、吟诗作文自娱。一次,辉声君参与闻香诗社的活动,碰到在诗社工作的王仁乾堂兄王治本。
      王治本,东渡前为宁波府学博士,又在杭州一书院教过书,东渡后被私塾日清社聘为汉语教授,并担任《日清新志》汉文杂志主笔,因杂志停刊转至闻香诗社。
      辉声君一直因酷爱汉诗汉学而格外崇敬旅日中国文人,现碰到擅长诗文书画的王治本,说啥也要拜其为师。一天,辉声君新买了一把伞,作汉诗并书于伞面,然后找到王治本,说要笔谈交流,王治本提笔一挥亦在伞面写下:“形如皓月一轮圆,信手携来便怏然。”此后,师生俩常常笔谈交流。
      1877年,清政府派公使团首驻日本。初来乍到的清政府官员因遇到“翻译通事,颇难其人”的困难,聘请王治本和王琴仙两族兄弟作翻译生。受聘以后,王治本自然把辉声君介绍给公使人员。
      一次,中日文人相聚,王治本顺便带了一本《三国志》,借给辉声君。于是他们笔谈的话题从《三国志》的作者与《三国演义》的作者谈起,谈到了《三国志》的版本;从《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又谈到《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的作者;最后话题又围绕《红楼梦》转,当王治本评价:《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之后,辉声君几次召集文人专谈《红楼梦》,据说,《红楼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是与王治本的竭力推介分不开的。

      琴诗书画传佳话
      1882年初夏,王治本从东京出发漫游本州中部。他每到一处就受到日本文人的欢迎。
      之后的二十三年间,王治本先后三次周游了日本的本洲西部、四国、九洲、北海道,其足迹,其墨迹几乎遍及日本全国。其中他的北海道之行,与族弟王琴仙、王汝修同行。
      对于秀才出身的王琴仙而言,游历日本,让他结交日本汉学家,有了更多展示中国古典文学的平台。
      日本长崎可能是王治本周游东瀛的最后一站。这使当代中日史学界都认定他在日本去世,但据其曾孙王勉善根据家谱、墓冢、祭祀牌确定,曾祖最后是魂归故土的。
      游历山水,广交文友,推介中华文化,这几乎是在日本的王氏兄弟使命。晚清政府第一任驻日公使中副使是张斯桂。张斯桂是宁波庄桥人,当时同属于慈溪县,异国遇同乡,两眼泪汪汪。一次书画笔会,张斯桂展开梅调鼎的作品。而这之前,文化商人出售了不少梅的作品,以至日本书坛在流传梅的作品……而这一切已被当时著名书法家、历史地理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杨守敬看到。作为共同的爱好,杨守敬早闻梅调鼎的轶事,也十分崇尚梅调鼎那高洁的品性、书风。于是,梅调鼎其人其书经他们共同的推介,震动日本书坛,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

      “日东文豪”访宁波
      光绪十年六月,上海的申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日东文豪某,携著书千卷,为中土山水之游。”这位“日东文豪”即日本史学家、汉学家冈千仞,他来中国游历的时间正好是王氏兄弟游历日本的时间,而冈千仞的中国之游则由王仁乾全程陪同,行抵杭州时,王仁乾虽感冒发高热,回甬时还没痊愈,但仍尽心安排冈千仞的浙江之行。
      这年的5月29日,冈千仞从横滨起航,次月6日抵沪。
      在游历苏州和杭州之后,冈千仞一行抵达宁波。也许是东道主的盛情,也许是宁波文化的魅力,冈千仞在宁波逗留了一个多月,是这次中土之旅逗留时间最长的一地。
      严格地说,冈千仞周游宁波的第一站是余姚。之后,冈千仞就到了慈城黄山村的王仁乾家。
      据考证,冈千仞是千年古县城慈城的第一位海外访问学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自然是王氏家族的贵客,受到盛情的款待。
      访甬期间,冈千仞还两次游览宁波府的名胜,一次从小白河去天童寺,一次由甬江进城,游城隍庙,观宁波街市,称赞宁波犹如上海。
      为使日本客人更好地了解宁波的风土人情,王仁乾陪同冈千仞游览慈城的景色,还拜访当地的文人雅士。离开宁波后,冈千仞先北上后南下,历时三百六十日,历程近万里,会见中国官员、文人近二百人,并留下六万余字的《观光纪游》。
      可能受冈千仞的影响,在陪同冈千仞中土游历之后,王仁乾做了两件事,一是资助宁波人张伯岸与他人在上海创办实学通艺馆,这是我国最早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店;同时,帮助家乡的崇本学校购置了一套简易化学实验仪器。

      中日交流结硕果
      由于王氏兄弟赴日较早,旅日时间较长,其中王治本客居东瀛30年;由于王氏兄弟的文艺才能,好友性情,他们留下遗墨之丰,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比较突出的。据史料不完全统计:王氏兄弟至少为《鸿斋文钞》、《和汉合壁文章规程》、《敬宇文集》、《省轩文稿》、《省轩诗稿》、《明治诗文》、《近世伟人传》、《藏名山杂著》等日本诗文评点;为《众教论略》、《唐话为文签》、《近世偶论》等著作撰写序跋,为《微山摘葩》、《皇汉金石文字墨帖》等专著题词,深受日本明治文坛的信赖。此外,他们的专著有《王治本在金泽笔谈记录》11册,《清客笔谈》两册和《舟江杂诗》、《独臂翁见闻录》、《三崎新道碑》、《翰墨遗余香》、《清国王琴仙书画状》、《桃园结义三杰帖》,这些作品集至今被日本文士收藏,或收藏于大学、研究所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虽一直客居异国,甲午一战后,他们校订出版《战法学》、《日本警察法》、《大日本维新史》、《国家学》等书籍,并传到中国销售,以谋求祖国的自强自立。后来,他们结识了创办《时务报》的汪康年,通过他的介绍,王氏兄弟还协助他人编译《农学丛书》等科技作品。有关清史研究学者将他们与清朝派日外交官员并列入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册,认定“光绪初年,民智未开,赴日清人尚不多,可以认为他们是明治维新后,最早一批东渡的文人。”“他们开创了与近代日本文人进行诗文交流的先河,为清代外交官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谨谢王勤谟、王浩平、卢杰提供有关资料)
      文中资料引用自《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浙东文史论丛》、《中日诗文交流集》、《晚清东游日记汇编》、《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出版)等。
      (来源:宁波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