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842|回复: 0

    解放安徽省徽州(黄山)全境回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4 14: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坚持皖南对敌游击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的抗日战争赢得历史性的胜利。9月2日,与其它各地一样,皖南重镇的徽州屯溪各界民众成立庆祝抗战胜利筹备委员会。3日,全镇各机关团体、学校、商店张灯结彩。4日,举行庆祝大会,夜晚举行火炬游行。5日,在屯溪体育场接连演戏三天,并燃放焰火。徽州各县普遍举行庆祝活动。
      10月初,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新四军七师向皖南各地的党组织与革命武装力量发出指示:“继续坚持黄山地区斗争,以待时机。”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遵照执行,领导人们坚持斗争。其中刘奎和李健春部及中心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在黄山周围地区活动。
      1946年元旦,杨明率领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机关干部和武装部队转入皖南山区,在太泾交界的樵山(今黄山区境内)与胡明领导的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及其游击队会师。2月初,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电示,以皖南与沿江两个中心县委为基础,成立中共皖南地委,胡明任书记,杨明、刘奎、唐辉、洪琪为委员。中共皖南地委在绩溪县的黄会山长坞召开会议,确定“放手发动群众,继续坚持并相机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部署了开展民主运动、发展武装、巩固老区、开辟新区等工作。
      3月,国民党44军150师、162师、新7师一个营和安徽省保安团及旌德、泾县、太平、青阳、石埭、宁国、绩溪、歙县、休宁、黟县等十县保安队,共计万余兵力,大举向皖南的中共地方组织和主力部队进行长达三个月的“清剿”,结果被粉碎。期间,旌德、泾县、太平、青阳、石埭、宁国、绩溪、歙县等8县70多个保的群众还由地方党和军队发动起来,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并初步建立起基层人民政权和半公开的农会组织。
      10月,熊兆仁、倪南山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指示,率部30余人,从苏南经过泾宁宣边到达皖南,在樵山与胡明领导的中共皖南地委会合。11月,成立苏皖边军政委员会,胡明任主席兼政治委员,熊兆仁任军事部长。次年3月,苏皖边区司令部成立,熊兆仁任司令员,胡明兼政委。
      1947年2—3月,我党领导的军民历经绩溪霞潭山、舒家庄、大湾沟、旌德岩庙、江村、大礼村等数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清剿”。 3月,国民党旌德县长陈晓钟率队300余人“进剿”革命游击区俞村、仕川一带,一月内杀害群众10余人,烧毁民房200余幢,抢杀耕牛200多头、猪300多头。
      3月,中共皖南地委在樵山荷花坑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会议决定,4月成立了中共黄西工委和黄西总队(由沿江部队和黄山游击队合编而成),杨明任书记兼政委,刘奎任总队长,査富德任副总队长。
      4月,中共皖浙中心县委(当年7月改为中共歙绩旌宁昌工委,9月建立中共皖浙工委)在绩溪县安竹坞建立,唐辉任书记。同时成立皖浙边行政办事处,唐辉与王诚信分别为正副主任。(9月底,皖浙总队建立,唐辉任总队长、政委,程灿任副队长。)
      5月19日,苏皖边区司令员熊兆仁、中共皖浙中心县委书记唐辉率游击队、民兵200余人,分3路攻占绩溪县城,捣毁了国民党县党部和特务机关,次日清晨6时撤离。这是皖南游击队首次攻占县城。
      6月,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先后派林岳、孙宗溶、罗白桦、余华、陈洪以及其它一批干部等到皖南工作。同月,婺源县(1934年划属江西上饶管辖)回归划属安徽省第七区。
      8月10日,中共皖南地委发出《关于发动群众进行抗租抗债的指示》,群众纷起参加斗争。8月20日,中共皖南地委机关报《黄山报》在樵山(今属黄山市)创刊。  
      8月下旬,黄西总队在新开辟的地区建立了600多人的民兵队伍。下旬至9月,西至太平、石埭、东流,南至歙县,纵横500余里的皖南建立了一些区乡民主政权,民兵也发展到1万余人。
    9月,中共皖南地委在绩溪县磡头、灯塔、九华等乡进行反霸斗争试点,清算和没收恶霸地主财物,分给贫苦农民。随后路西地区也开展反霸斗争。
      10月2日,国民党绩溪县伏岭下联防队副主任胡钦涛率部20余人,携枪18支向游击队投诚起义。至此,全县国民党军队14个乡镇据点,除镇头、临溪外,均被游击队摧毁。10月底,根据华东分局的指示精神,中共皖南地委在军事上作出重大调整,决定内线留下一部分武装力量坚持斗争,抽出主力部队向四个方面进军:倪南山、唐辉、杨明、林岳分别率部向皖浙赣边、皖浙边(歙县、淳安)、皖赣边(祁门、至德、浮梁)、浙西(天目山)挺进。
      11月11日,唐辉率皖浙地区主力部队在绩溪县陈村与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三团及国民党县政府军事科长余利亚所指挥的自卫队遭遇,发生激战。毙伤敌80余人,唐辉部牺牲12人。此为解放战争时期皖南地区最激烈的战斗之一。是年,中共领导的绩溪县游击队主动出击,战斗频繁。全年历经大小战斗39次,捣毁乡公所14个,烧毁碉堡4座,捕杀罪大恶极乡长3人,缴获机枪、冲锋枪、长短枪200多支,手榴弹、子弹1万余发,破仓分粮8186担。清算和斗争一批地主恶霸。
      1947年11月底,中共路西工委撤销,成立歙绩旌工委,书记吴文瑞。同时成立歙绩旌县人民政府,县长胡永康(胡敏如)。12月,中共皖浙赣前委在石埭兰湖庙成立,熊兆仁、余华分任正副书记。
      12月13日,歙县县长杨步梁带领地方武装300余人,“围剿”革命根据地,酿成“竹筒坦惨案”。 冬,国民党在歙县成立“皖南清剿指挥所”,安徽省保安第四团和各县自卫队统由龙炎武指挥。
      1948年1月3日,国民党六十三师一部和县自卫队进剿绩溪九华乡,杀害革命志士21人,并大肆拆民房建碉堡。国民党63师进驻太平,配以自卫队,向樵山、龙门、三郭游击区发动大规模"清剿"。2月22日,国民党在歙县举行皖南“清剿”会议,发动皖南党、政、军、特对革命游击区和根据地实行全面进攻。皖南军民坚持反“清剿”,并积极向南发展。中共泾旌宁宣县委副书记吕辉在旌宁交界的蜡烛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3月,熊兆仁、余华、倪南山率领一、三、五连再次向南进军。
      4月,中共皖南地委在歙县汪满田召开扩大会议,确定“巩固老区、发展新区,为大军渡江准备基地”的总任务,并对今后的军事斗争、群众工作、党的建设、政权建设以及财经工作等作了具体部署。5月,又根据皖浙赣边区的发展情形,划分为6个战略单位:即皖浙赣边工委、皖赣工委、皖浙工委、黄西工委、黄东工委、樵北工委,分别由熊兆仁、杨明、唐辉、罗白桦、刘奎、孙宗溶担任书记。
      5月1日,中共歙绩旌工委被撤销,建立黄东工委,辖歙绩、旌绩、歙太工委。歙绩工委书记为王保实,旌绩工委书记为叶维章。5月12日,中共黄西工委组织黄西游击队在黟县塘湾展开伏击战,毙敌黟祁石太边区联防公署主任荣准等15人,黟祁石太边区联防公署,摧毁了国民党缴枪20余支及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弹药。
      6月22日,国民党太平县政府在外地购置一批武器由县自卫总队副队长牛明轩率部押送回县时,中共皖南地委委员孙宗溶率中共泾青南县委和中共泾太石县委所属地方武装在浮丘坦密岩关进行伏击,截获全部武器和军用物资,歼敌一个排。
      自9月始直到12月,敌人从泾县的茂林到太平县的谭家桥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皖南地方武装进行不断“清剿”。而后者则在内线坚持斗争。
      9月上旬,为了迎接大军渡江,中共皖南地委又在歙县汪满田召开临时委员会议,决定由胡明、刘奎、陈洪组成地委临时常委会,建立地委财政经济委员会,胡明兼书记,并以黄东的武装为基础组建皖南地委独立大队,刘奎和陈洪兼任大队长和政委。同月,中共歙太工委扩大为中共歙太休工委,吴栋平任副书记(1949年1月由杜维佑任书记)。
      10月,国民党新十三旅从沿江地区转来山地,开始“清剿”泾旌太地区。洪林率领游击队和民兵在水岭打了一次漂亮的战斗,一举歼敌100多人,缴获六Ο炮1门,轻重机枪各为2挺,步枪70多支。
      11月中旬,国民党保安第四团500余人从三面包围竹岭,企图剿灭中共黄东大队二 连和皖南地委警卫连一排。吴文瑞、王保实率领部队打了一场突围战,巩固了本县里东乡游击根据地。同月,根据熊兆仁的建议,中共皖南地委决定把皖浙赣工委、皖赣工委、黄西工委合并成立皖浙赣工委(12月25日在休宁上大连宣布成立),由熊兆仁、余华、罗白桦、杨明、倪南山5人组成,熊、余任正副书记、罗任组织部长。这时的中共皖南地委下辖有皖浙赣、沿江、苏浙皖、皖浙4个工委及泾旌太、泾宁宣2个县委。而中共皖浙赣工委则下辖5个县委:原有的2个即黟休太县委、黟祁石县委(余起负责)、新设的3个即祁门县委(马文杰负责)、婺休县委(调陶钢负责)、浮乐婺县委(洪海涛负责)。同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倪南山与杨明分别任支队长和政委,査福德为副参谋长,钱秋育为政治处副主任。年底,经过反“清剿”斗争,皖浙赣边区武装力量发展到2000人,建立了两个团。第一团团长由査福德兼任,以婺源、休宁、祁门3县地方武装组成,下编一、三营,有12 00人左右。第二团由蔡振邦担任团长,由黟县、石埭、太平、青阳4县地方武装组成,约800人。由于皖浙赣大工委加强了对皖浙赣、黄西、皖赣地区的统一领导,使革命斗争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
      1949年1月,中共皖浙赣大工委决定,在休宁与邻县毗连处,组建中共黟祁休县、祁休浮县、婺休县、歙太休县4个工作委员会。8日,中共皖南地委发出“紧急动员一切力量,准备迎接大军渡江”的指示,从政治动员、武装斗争、地方工作、经济任务等方面作了部署。倪南山、杨明、朱农率皖浙赣支队一部400余人从上大连出发向江西挺进,程灿率皖浙支队主力200余人挺进浙西。(后于3月在分水西华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
      年初,整个皖南的地方武装部队已经发展到7000人,在苏浙皖赣4省边区约40个县所辖的广大农村建立了游击区和根据地,为策应大军渡江南下创造了重要条件。从1949年1月到4月,敌人对中共及其领导下的皖南地方武装进行的几次“清剿”又都被粉碎。
      当年春,熊兆仁调回皖南地委,余华(余纪一)为中共皖浙赣工委书记。2月7日,中共皖南地委发出补充通知,对迎接大军渡江提出四项要求:“一。开展以抗丁抗粮抗租为主的群众工作;二。发动武装斗争;三做好组织准备;四。加强敌情交通工作。”3月,中共皖浙赣工委及其南进部队接到地委指示,立即由倪南山、杨明率部分武装回返皖南。
      3月底,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由安庆经宣城迁驻屯溪。
      4月上旬,为了准备迎接大军渡江,中共皖浙赣工委将干部和部队作了分工:派马文杰部解放祁门,余起部解放黟县,陶钢部解放休宁,洪海涛部解放婺源,余华、倪南山率主力部队解放屯溪。
      4月21日,中共皖南地委进一步发出“紧急指示”,号召各地紧急动员起来,迎接大军渡江南进,准备接管各大小城市,接收大批国民党军队。具体部署是:皖浙、皖浙赣主要以配合大军解放徽州,工作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做好一切接管城市的准备工作。各个工委各有分工:皖浙赣工委接管屯溪、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德兴;泾旌太工委接管泾县、旌德、太平;皖浙工委、泾宁宣工委接管歙县、绩溪、宁国。苏皖浙工委接管该区所辖全部大中城市。

      二、徽州全境获得解放、各地陆续建立政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我军发动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三野战军从安徽铜陵繁昌渡江,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从贵池渡过长江挺进江南)。中共皖浙赣大工委为了配合大军南下,指示各县工委,积极动员一切力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皖浙赣境内一切敢于顽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皖浙赣人民。皖浙赣支队则主力部队大部集中在休宁黟县之间的渔亭附近,以便配合大军解放皖南。
      4月22日,太平县解放
      4月21日,国民党太平县长胡广益率军警千人,弃城南逃。4月22日,中共泾旌太县委领导的浮溪区区长汪应长率武工队进入县城,太平县宣告解放。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第12军先头部队抵临县城,在城南汽车站与中共泾旌太县委武工队胜利会师。4月26日,萧少春、叶允端率泾旌太游击队30余人,进入县城与武工队会合。满街鞭炮齐鸣,萧、叶等人受到民众热烈欢迎。4月28日,太平县人民政府成立,萧少春代理县长,负责全面工作。
      5月初,南下建政干部98人到县城,着手本县的建政工作。胡廷祥任县长,张华任政委,全县设3区,14乡镇。5月,建立地方武装县大队,叶允端任大队长。(1951年改为池州军分区独立第八营,1952年撤销。)5月下旬,县城各界4000余人集会,欢庆解放。同月,中共太平县委成立,张华任书记。7~9月,废除保甲制,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全县设3个区,12个乡,2个镇。
      4月24日,石埭县解放  旌德县解放
      4月23日,石埭县长冯启元在中共沿江工委的敦促下领自卫队及党政人员240人投诚。4月24日,石埭县城和平解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所部接管。
      4月24日,中共皖南地委命令中共旌绩工委书记叶维章与吴文瑞各率一连部队,会师旌德南关,接收国民党安徽省保五旅王汉昭部驻旌第15团起义,团长宋配儒和军官大队上校参谋陈大镛率领一团人马开城迎接,旌德县解放。旌德县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第一任县长叶维章,副县长朱明亮。4月25日,国民党第192师南撤,穿县而过。27日,国民党暂编二师师长程瑞河带的2个团,驻扎县城外,其中驻城东马场的一个团于29日弃械投诚,另一个团因顽抗被唐辉的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追敌的渡江先头部队(二野36师106团)击溃。同月,旌德县人民政府和中共旌德县委先后成立。5月,旌德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队即浩浩荡荡开进旌德县城。
      4月26日,祁门县解放
      4月7日,祁门县人民民主政府在塘坑头成立。4月24日,国民党政府军队九十六军由殷家汇逃窜至祁门县城。4月26日傍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先遣的三十三师九十七团在皖浙赣支队一部的配合下占领祁山,歼击逃敌, 晚上到达安徽黟县渔亭镇。敌九十六军向江西、浙江方向溃逃,县长洪一鹤弃城逃跑,祁门解放。4月28日,县人民民主政府由塘坑头迁至县城。同月,中共祁门县委成立。5月20日,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祁门县人民政府。
      1949年4月27日,黄山、汤口解放。
      4月28日,休宁县解放
      3月15日,中共婺休县工委在婺源裔村召开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婺休县人民政府,到会代表1000余人,选举陶钢为县长,下辖沱东、五龙、休西3个区。4月26日,中共黟祁休工委齐云区武工队在休宁县岩脚一带伏击前来催粮的国民党军一个班。 4月中旬,婺休县人民政府分设为婺源县和休宁县人民政府。 4月25日晚,齐云山游击队和民兵在休宁县采石村阻击战中,活捉黟县县长萧子纲。 4月25—27日,陶钢等率县大队在休西、休南3000多民兵、群众配合下,通过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迫使上溪口驻敌张震达、张文模等二、三百人投降,缴获机枪4挺、冲锋枪4支、短枪10余支、长枪200余支。同日,安徽省保安三旅一部与上任仅3天的休宁县长傅善术逃离县城。 4月27日,皖浙赣支队一部和婺休县大队在汪金桥整编时,与原县大队长卓群等200余人遭遇。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卓群率部投诚。 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 军大军压境,陶钢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婺休县大队兵不血刃进入县城,宣布休宁县解放。5月6日,中共休宁县委和休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余明任书记,陶钢任县长。 县人民政府下属秘书室、财政科、粮食科、民法科、教育科、农林科、工商科、武装部、供销社、税务局、公安局、消费合作社、新华书店、人民银行县支行等十四个行政、事业单位。 5月,江西省婺源县的浙东乡(今板桥、花桥)划归休宁县。
      4月28日,歙县解放
      1949年春节前,中共皖南地委决定成立歙太休县工委,派遣杜维佑为书记,在黄山一带扩大游击区和根据地,配合解放军南下。4月18日,歙县民主政府在歙北呈坎乡的汪村成立。4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南下陈谢大军李德生部在我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风卷残云,势如破竹地拿下敌兵团指挥部的重大据点徽州歙县,歙县城乡百姓敲锣打鼓庆祝解放。
      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在师长李德生、政委李如海的率领下自贵池向徽州方向追击东逃之敌。27日,师先头部队103团在歙县凤凰、富堨附近与国民党106军二八二师846团交战,歼敌1个连;104团抵达霞峰(今上丰)待命。28日,103团对敌八四六团发起攻击,徽州城守敌开始沿杭徽公路向东逃窜。104团即向呈村降方向前进,以包围东逃之敌。104团前卫二营在桂林大桥歼灭沿芜屯公路向徽州城开来的国民党1个团1000余人。同时,104团一营和三营直插呈村降,切断国民党二八二师846团、二八一师841团及暂二师残部退路,被截之敌拼死反抗,遭到沉重打击,我军俘敌300余人,活捉暂二师师长郭奉先,余部退守呈村降西北高地顽抗。29日拂晓,二营、三营从南北两面合击敌人,歼敌两个连,余敌缴械投降。逃离呈村降之敌845团600余人也于同日在定潭被104团一营歼灭。
      与此同时,由歙太休工委负责人杜维佑、胡敏如等先期在歙北汪村组建的歙县民主政府及时入城,5月15日,中共歙县县委旱南工委、水南工委和南下干部大队配备的歙县县委、徽州市委合并,组成新的中共歙县县委,书记是王成信,杜维佑、赵铁英任副书记,机关设在徽城镇。5月21日歙县人民政府成立,杜维佑担任县长。  
      4月29日,黟县解放
      1949年1月,在黟县杨家墩成立中共黟(县)祁(门)休(宁)县工委,代理书记苏帅仁。3月,以黟祁休县工委为基础成立中共黟县县委,隶属中共皖浙赣大工委,余起任书记,章科、舒子敏任委员。3月底,黟县人民政府在株坑村成立。4月25日,国民党黟县县长萧子纲弃城出逃,当晚在休宁县采石村阻击战中,被我党领导的齐云山游击队和民兵活捉。4月29日,县城解放,中共皖浙赣工委领导下的皖浙赣游击队进入县城。中共黟县县委(对外称政治处)机关随迁县城。城中一些头面人物以及一些青壮年,包括有未跟肖子纲逃走的国民党县政府教育科长吴长翼、军事科长李绩侯等到横冈迎接游击队,当游击队行到永安亭附近时,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中共黟县县委书记余起、县长舒子敏领先走在最前头,大队长章科指挥着武装队伍和工农商学各界人士、广大群众的欢迎队伍,浩浩荡荡,鞭炮连天,进入大东门。5月,成立黟县武装大队,编制两个连,大队长章科,政委由县委书记余起兼任。
      4月30日,绩溪县解放
      3月,中共领导的皖浙支队在绩溪县伏岭祝三村集中,整编成2个大队、3个连。第一大队长舒梦熊、教导员戴吉祥;第二大队长孙仲友,教导员王宗汉。4月24日,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王汉昭部计官兵4100人在绩溪县镇头通电率部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独立旅,上午在游击队配合下,解放了旌德县城。下午部队返回旺川。4月25日,中共皖南地委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在绩溪县旺川举行大会,欢迎保五旅起义。4月27日,国民党绩溪县长黄朝霖带领党政人员和警保队数百人逃离绩溪。28日到歙县,少数人员逃散,大部被解放军俘虏。是日,国民党一零六军炮兵指挥连在二都下村(今板桥)起义,编入中共皖浙支队机枪连。4月30日,皖浙支队一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六师一零六团一部进驻县城,宣告绩溪县解放。5月8日,建立绩溪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必英。同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绩溪县政治处(县委前身),政委王诚信。全县建5个区1个镇14个乡,159个行政村。
      4月30日,屯溪市解放
      1949年初,国民安徽省政府由安庆迁来屯溪。解放大军渡江后,龟缩在屯溪的国民党省政府主席张义纯接到南京解放和王汉昭在绩溪率安徽省保安第五旅4100余人起义消息,及其看到刘汝明国民党正规部队正源源不断经屯溪向婺源方向撤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正式成立屯溪守备司令部,委时任保安司令部警保处长的歙县人方师岳为司令,而自己却带着少数军政要员南逃浙江。
      4月下旬,中共皖浙赣工委余华、倪南山、杨明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从婺源进入休宁,上溪口打了3天3夜,歼灭国民党守敌保安队的2个连。此后去渭桥宿营,次日上路与休宁县保安大队遭遇,正准备战斗,对方来人联系起义投诚,于是我方对他们进行安置。4月28日,该部进到休宁,未停即赴万安,与陈锡联、谢富治率领的二野三兵团所部胜利会师。在那里,休宁当地的进步绅士金慰农找到余华,说国民党的屯溪守备司令方师岳一个师准备起义。这时(4月28日)皖浙赣支队丁铁牛连带着黎阳人张振英已经挺进到屯溪附近的隆阜,余华他们于是派张振英通过府上在隆阜的原国民党安徽省参议长江彤侯(以前也有来往)去做方师岳的争取工作,并通知丁铁牛连即去屯溪接防。次日,方派副官到万安接解放军谈判代表、秘书处长方星(方师岳的族叔)等,他们乘车进入屯溪,为了防备万一,带着方师岳一起住在黄山旅馆。30日凌晨,皖浙赣支队驻隆阜和博村以及珠塘的部队已经进入屯溪,支队参谋长张元义也赶到屯溪,命令先头部队控制屯溪老大桥,占领观音山、乌山(即徽山)交通要道和街口的碉堡。在中共皖浙赣工委多方争取策动下,于4月30日拂晓,方师岳宣布守军起义,屯溪遂告解放。
      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皖浙赣支队和进驻山城的二野三兵团十一、十二军在屯溪会师,入城部队旋即成立了“屯溪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文教、财经、工商、粮食、交通、公安、警备等7个部门,由余华和杨明分别担任正副主任,主抓城市接管工作和解放大军过境的后勤保障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在屯的国民党皖省政府机构由皖南行署接管,其余的国民党党军政机构和官僚资本企业由屯溪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5月5日,同中共皖南地委及其游击队在歙县城胜利会师,并举行庆祝大会,陈锡联、熊兆仁、胡明在会上讲话。   
      5月6日,皖南军区在屯溪正式成立,刘飞任司令员,熊兆仁任副司令员,牛树才为政委,胡明为副政委,罗白桦为政治部主任,刘奎为副参谋长。皖浙赣部队编入皖南军区。
      5月7日,皖南行政公署在屯溪成立,主任魏明。7月迁芜湖。  
      5月13日,中共皖南区党委在屯溪成立(2个月后迁到芜湖),谢富治兼任书记,牛树才、胡明、马天水为副书记。此后,由牛树才担任书记。皖南区其下的徽州地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徽州地委)和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署)相继在歙县(不久于七月迁到屯溪)成立,郝化村、唐辉任正副书记,专员是吴文瑞。全区辖屯溪市及绩溪、旌德、歙、休宁、黟、祁门六县。(石埭县和太平县归辖池州专署,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时又将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1952年10月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及上饶市至今。)5月13日,中共屯溪市委与屯溪市人民政府也同时成立,王知行任书记,宣布余华任市长(但他因病住院没有主持工作,5月下旬他离开屯溪另赴别任)。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原屯溪市军管会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屯溪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军管会),牛树才和胡明任正副主任。5月15日,中共歙县县委旱南工委、水南工委和南下干部大队配备的歙县县委、徽州市委合并,组成新的中共歙县县委。书记王成信,副书记杜维佑、赵铁英,机关设徽城镇。7月,因皖南区党委和皖南行署、皖南军区由屯溪迁往芜湖后,市军管会再次改组,王知行任主任。市军管会成立后,立即建立接管组织,选派军代表和接管人员。同时组织全体接管人员,反复地深入地进行党的城市政策教育,入城纪律教育和接管城市的经验教育,布置建立地方革命政权,摧毁地方旧政权和反动武装残余势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恢复城市正常秩序等各项任务,为接管屯溪各单位做好了政治思想和组织准备。
      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一部南下大军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解放了婺源县。至此,皖南全境解放。
      1949年10月1日,各县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文献:
      《中共黄山地方史》,中共黄山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
      《黄山红旗》,中共黄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皖内部图书97—023号(1997年10月)
      杨明《皖南星火》,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来源:《黄山论坛》第五期2009-9-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