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542|回复: 0

    安阳发现抗战时期出版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国掀起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时候,笔者突然想起10多年前,在河南安阳亲眼见到过一套民国33年版本的《毛泽东选集》的5卷本。我们见到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是建国后毛主席去世后的1977年才出齐的。
      但在史料中记者发现早在民国33年就曾经出版过毛选五卷。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毛选五卷。为了追寻中国第一套《毛泽东选集》(五卷本)的踪迹,笔者走访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等部门,请教了很多“毛选”研究专家,他们知道历史上出版过这套书,但他们中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因而这套书很可能是孤本。鲜为人知的是,收藏此书的翟来清先生正是这套毛选五卷编辑出版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1、出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和外面的世界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毛泽东选集》是人类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出版发行的历史虽然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却是出版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也是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发行量最多的书。在中国,《毛泽东选集》几乎可以达到家有户藏。
      毫无疑问,《毛泽东选集》是一部影响和指导了一个国家的战争与和平进程的鸿篇巨著,是一部缔造了一个政党的理论和民族精神的历史长卷。而《毛泽东选集》出版发行本身,也折射着一个个历史时期的春秋风云,蕴藏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并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时间回到1988年,当时笔者在河南安阳一个野战部队服役。在这个城市里,我认识了当地作家翟和平,经常去找他聊天。有一天,我跟翟和平的父亲翟来清聊到了毛主席,这个话题引起了他的兴致。老人起身去了卧室,回来时手里端着一个精致的小箱子,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盖,从里面取出了一套珍藏着的《毛泽东选集》。
      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套薄厚不一的《毛选》五卷本,封面和内文纸均已泛黄,我小心翼翼地翻起第一卷的封面和扉页时,手感纸页已经有些发硬发脆,不过封面套红印刷的《毛泽东选集》及“卷一”字样和内文铅印的字迹,仍十分清晰。扉页之后,是毛泽东的侧面头像,下面是一行铅印的字: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这帧毛泽东的头像神情十分严峻,苍凉的目光凝视着右前方。头像后面的一页,是“毛泽东选集”及“卷一”字样,下面印着出版单位:晋察冀日报社编,并用动感很强的花边线条圈了个框。这一页的背面印着:毛泽东选集卷一;编印:晋察冀日报社;发行:晋察冀新华书店;定价:平装六十五元(晋察冀边区币),精装:七十五元;印数:2500(套),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版。
      2、用生命换得《毛选》诞生
      1940年3月间,18岁的翟来清背着父母投奔了驻扎在井陉县的八路军。因了他有点文化,1944年翟来清被派往《晋察冀日报》社任政治指导员。翟来清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的马南村找到了处于游击状态的《晋察冀日报》社,当时接受他报到的是在中国现代史上无法轻描淡写的邓拓先生等。
      《晋察冀日报》由晋察冀边区政府主办,它的前身是1937年邓拓等人创办的《抗敌报》,从油印、石印发展到铅印,虽说不能成为真正的日报,但在交通不便,敌伪封锁、信息隔断的广阔根据地和游击区里,是宝贵的信息资料。经过伪装深藏的报纸,由以商人、民夫等多种身份为掩护的秘密交通员,一站一站地转运,但被敌伪截获的事仍时有发生。日军曾多次突袭报社驻地,为逼迫马兰村百姓说出报社埋藏的印刷设备,一次就枪杀活埋了10位村民。为纪念城南庄马兰村人民为报社做出的牺牲,解放后,邓拓取了一个常用的笔名:“马南村。”“马”字还有一层涵义,就是时常转移的《晋察冀日报》社,当时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报社。
      出版这套《毛选》的起因,是194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对晋察冀分局干部扩大会议发的指示中提出,要在干部中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建设毛泽东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根据这一指示,晋察冀分局决定,立即编辑出版一本毛主席的著作。1944年春节过后,在阜平县雷堡村邓拓亲手挖出来的一口窑洞里,邓拓向报社里的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编选《毛泽东选集》的建议。邓拓提出,所选文章主要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同志公开发表过的,将报社已经发表过的毛泽东的文章和资料,从边区政府和其它渠道搜集一些,确定了编辑方针是:一是以抗日战争以来的讲话稿和文章为主,二是边编辑边搜集,不受先后年代顺序的限制。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在邓拓同志的主持下展开了前期的《毛选》编选工作。油墨是用猪油和锅底、柴草烟灰熬制而成的;纸张是以稻草、谷秆为主要原料土法制作的,同时也派人到敌占区购买了可用作封面的纸张及铸铅字的原料。
      经过3个月的昼夜奋战,一套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在1944年麦收季节来临前抢印了出来,为了表明根据地的实力,还用在根据地发行的边区币标明了定价,并迅速转送到了各根据地的军政机关。
      3、扑朔迷离的《毛选》行踪
      这套五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印刷了2500套,在转送过程中又有一些被日伪军截获查抄,解放以后,当大批的印刷精良的《毛泽东选集》问世后,许多当年拥有这套书的人也就不再保存了。但这套书一直作为念品被翟来清保存着,且保存完好。文革中曾被抄走,平反时,翟来清提出需要归还的查抄物品,就是这套毛选。
      就在我和翟来清老人倾心交谈的一年之后,老人因突发脑溢血而病逝。尽管当时我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拘于学识和新闻敏感所限,当时没有报道出去。后来,我离开安阳到了北京。10多年后,因为接触了很多“毛选”和毛主席诗词的研究专家,我想起了那套民国时期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之后我去安阳找到了翟和平,再次见到了那套《毛泽东选集》。
      在查阅时我发现,1944年出版的这套《毛泽东选集》的篇目依次列出来,共29篇。其中包括后来的选集中所没有的《农村调查》,以及只收入了第一章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正如邓拓在《编者的话》中所声明的“我们所选的主要是毛泽东同志抗战以来各种名著、讲演、及其他重要方面的言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