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741|回复: 0

    三槐王氏的迅速崛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19: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槐王氏的迅速崛起
            三槐王氏传至第四、第五代,亦即王祜的子孙辈时,宗族迅速崛起,成为北宋前期除皇室赵氏最显赫的大族,并开始定居京师。
            史载王祜娶妻任氏、边氏,分别封赠为徐国夫人、秦国夫人,两位夫人共生育了三个杰出的儿子:懿、旦、旭。
            长子王懿,字文德,名见《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史称,王懿励志好学,宋初中进士,曾任秘书丞,后官至袁州知府,颇有政绩,可惜王懿年仅四十九岁时便过早去世,因而在王氏兄弟三人中,王懿虽年纪为长,但功名却远比两个弟弟低,他死后因弟之贵,被追赠为兵部侍郎、工部员外等虚衔。
            王懿也生三子:睦、谅、贽,其中,长子王睦,也名见《宋史》。史称他"能世其官",但具体的事迹不详。三子王贽,字节夫,见载于《王氏世谱》。次子王谅,端拱二年(989年)进士,官水部员外郎、转运使,后赠工部侍郎,在王懿三子中,又以这一支后裔最旺。王谅生二子:克、准。其中王准,字验之,乾兴元年进士。
            王克(公元1024-1077年),官希仁,居京师。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后历任太康尉、慎县主簿,知江都、鼓城、富国等县,迁水部叫外郎,改内园使都监泾原路兵马,后累官至知州。熙宁十年卒,年五十四岁。王克的子孙,后来居上,功名勋业又超过祖先。据《长兴集》所载《王君(克)墓志铭》;王克夫人张氏,封金华县君,生四子:震、需、霖、霭,其中以长子王震最有名。
            王震(1046-1095),字子发,传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但正史把他说成是王素之孙;误。王震初以父任试铨优等,赐进士及第。曾上诸路学制,宋神宗称赞他的才华,以太常寺奉礼郎权中书刑房公事于绍圣初年(1094年)累拜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尚书,后知开封府,成为当时颇有名声的大臣。但王震与宰相章素十余代。王审知的后裔,不仅遍布闽、台、江、浙、粤省等东南沿海地区,而且自明清以后,更纷纷向海外扩展,因而今天在港台以及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华人王姓家族中,都有开闽王氏的后裔。
    三槐王氏枝繁叶茂,子孙散布于海内外,成为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
            五代末年的某的一天,大名莘县人王亲手在庭中种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吾之后世,一定有当上三公的,这就是标志。”其后,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官至宰相,位居三公之首,而且子孙繁衍,显赫光荣,成为宋代一大贵族。因有这般传奇性的肇始传说,世便称这支王姓宗族为三槐堂王氏。到今天,三槐王氏更是枝繁叶茂,子孙散布于海内外,成为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
            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而称于世,如王姓的二十一望,但宋明以来的三槐王氏不在地二十一望之列,因为它是以三槐堂堂号而见称,非以地命名。
            王克(公元1024-1077年),字希仁,居京师。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后历任太康尉、慎县主簿,知江都、鼓城、富国等县,迁水部员外郎,改内园使都监泾原路兵马,后累官至知州。熙宁十年卒,年五十四岁。王克的子孙,后来居上,功名勋业又超过祖先。据《长兴集》所载《王君(克)墓志铭》;王克夫人张氏,封金华县君,生四子:震、需、霖、霭,其中以长子王震最有名。
            王震(1046-1095),字子发,传见《宋史》卷三百二十。但正史把他说成是王素之孙;误。王震初以父任铨优等,赐进士及第。曾上诸路学制,宋神宗称赞他的才华,以太常寺奉礼郎权书,后知开封府,成为当时颇有名声的大臣。但王震与宰相章素不相容,一次,王震查到颖昌人盖渐曾有贿赂章子弟的行为,因此得罪章。于是被章降职为枢密都承旨,后又夺职改知岳州,不久以不得志而卒,年仅五十岁。王震以刚直公正,不阿权贵著称,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少师,所著有《元丰怀遇集》。
            王震妻潘氏,赠越国夫人,生四子:豪、仰、英、杰,其中又以王仰最显。王仰官至尚书、金部员外郎,死后追赠大中大夫。王仰生活的年代,正处两宋离乱之际。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王仰随宋室南渡,避地至州,去世后葬于鄞县(今浙江宁波),他的子孙 后来便居于此。这样,三槐王氏传到王言的第八代王仰时,这一支又从京师南徙至今浙江宁波一带另开基业。
            鄞县王氏始迁祖王仰娶妻周氏、唐氏,分别赠硕人、淑人,其所生子女见于文献是他最早开始对三槐王氏宗族列守列祖的文献遗墨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他首先稽考其族属支派别,创修《三槐王氏世系》、《三槐王氏世谱》,又有《槐庭杂记》、《宣阳姻亲录》等家庭文献,并将此事传于其子孙。
            王从妻金氏、陈氏,俱赠硕人,共生二子一女:长子淹、次子涵,一女嫁兵部侍郎向士伟之子。王淹,字伯奄,嘉泰年间(1201-1204年)添差吉州,后任筠州知府。王淹能承继父业,以搜集出版宗族文献为已任,他曾刻印出版过王震的《元丰怀遇集》,又汇集三槐王氏显祖王旦以来的有关史传、铭志、前贤纪述、先世遗文,共十卷,号《王氏济美集》,刊刻出版,为后人研究三槐王氏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可惜该书所作的《王氏济美集序》。
            以上是三槐王氏长房王懿一支的情况。在三槐王氏的三大房中,以二房王旦一支最显贵无比。
            王祜次子王旦(公元957-1017年)字子明,是北宋最杰出有宰相,三槐王氏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传见《宋史》二百八十二卷。史称:王旦幼年沉默寡言,但勤奋好学,极有文才。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进士,官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后升知临江军,迁著作郎,编《文苑英华》。不久升殿中丞、通判郑州。淳化二年(991年)升为右正言知制诰,后加升集贤殿修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兵部郎中等职。宋真宗咸平三年,官拜给事中,知枢密院事,次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年)迁尚书左丞次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当年王祜手植三槐,预言其子孙必有位至三公者,现在这个预言终于应验在其子王旦身上。在宋代宰相之中,王旦为最优秀者之一。他在位当政长达十余年,执政期间,主张守祖宗之法,保证了政策的连贯性。他有非凡之才,举凡军国大事,他都是参与决策者。又知人善任,为相期间,荐引提拔了大批英才。其为人又极具忠义道德,胸怀阔达,有谤不较。当时,枢密使寇准多次在真宗面前批评王旦的过错,而王旦都不在意,反而称赞寇准之才。特别为史家称道的是,他因病卸相时,竟极力向真宗推荐当年与他为难的寇准继任,后来寇准果然继任为相,成为宋代著名的大功臣。正是王旦的卓越才德与贡献,使他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也给他的家族三槐王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与显赫。王旦去世后,穴真宗临丧恸哭,且废朝三日,举国致哀,并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宋仁宗乾兴初(1022年),又下诏让王旦配享宋真宗庙廷,并建碑纪念,宋仁宗还御笔亲题"全德元老之碑"六个篆书大字。王旦葬于河南开封县亲里乡大边村。
            为报答王里对北宋皇朝的卓著功勋,宋真宗在王旦去世后,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常从,授以官职,多达十数人。三槐王氏赖王旦之福。至此进入鄣显赫辉煌的时期。
            王旦的子孙后代,也很有出息。王旦娶妻赵氏,封荣国夫人,共生三子:雍、冲、素,也都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王雍(988-1045年)字子肃,历任殿中丞、国子博士、通判郑州、淮南转运按察使,庆历五年去世于两浙转运按察使任上,归葬开封大边乡王氏祖茔。王雍娶妻李氏、吕氏。李氏,其子见于文献记载的有王恰、王整、王检、王靖等四人。其中,老大王恰,官大理丞,老二王整,官太常寺太祝,均向学闻道。王检,字慎之,庆历三年(1043年)进士,官至潞州剌史。王靖(1036-1081年)字詹叔,十岁时便丧父,但他致力于学,好讲论天下利害,历官主管北京御史台、徙广南转运史,累拜太子少卿、度支副使,后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元丰四年去世,年仅四十六岁,伟见《宋史》三百二十卷。王靖之子见于《宋史》的有王古,字敏仲(或作敏中),进士出身,绍圣初(1094年)官户部侍郎,详定役法。因与尚书蔡京不合,徙兵部侍郎,后出知成都。入崇宁党籍,贬衡州别驾,安置温州,后复职任朝散郎。
    次子王冲,官任赞善大夫,后裔不详。在王旦的三子中,又以季子王最为杰出。
            王素(1007-1073年),字仲仪,又字朴夫,北宋著名官吏,传见《宋史》卷三百二十。王素出生在富贵之家,自幼就以承继和光大祖业为己任。年轻时赐进士出身,历任鄂州知府、天章阁待制。宋仁宗时擢知谏院,遇事敢直言直谏,曾阻晋爵赏军以贺皇子生,又曾谏退仁宗左右二女子,颇受仁宗器重。后出知成都府,为政务合人情,蜀人号曰"王公异断"。又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复以端明殿学士再知渭州,教民耕读,积粟支十年,士气感奋,敌不敢犯。王素为官敢于断事,以吏才闻名于世。后官拜工部尚书。熙宁六年(1073年)六十七岁时去世,谥懿敏,葬于开封县大边乡祖墓。
            王素娶妻李氏,为礼部尚书李维之女,封同安郡夫人,又娶滕氏、张氏,共生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其中,王厚为进士及第,但早卒。王固官磊理评事,王坚行光禄寺丞,王硕任大理评事,王凝任秘书省正字,王奥任将作监主簿。在王素九子中,以四子王巩最知名。
            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居士,宋代著名文人和官吏,传见《宋史》卷三百二十和《元 党人传》。王巩有隽才,长于诗词,与大文豪苏轼文章道义之友。苏东坡曾称赞他:"李太白死,世无此东三百年矣。"王巩历官通判扬州、权知宿州,后官止宗正丞,因跌荡傲世,终不显于仕途。有《甲申杂记》、《闻见近录》、《随手杂录》、《诗文集》等多种著作。
            三槐王氏第二房王旦后裔,后世又散迁他处。如王巩之孙王然,即王旦的第五代孙,南宋初年(今浙江绍兴市一带),后代子孙遂留居于此,形成会稽五云乡王氏。五云乡王氏在宋元明清各朝,均有英才俊杰产生,如明南京兵尚书右侍郎王元敬、陕西按察使王元春等,都是王然的后代。
            三槐王氏第三房支祖王旭,也是北宋前其著名的官吏。王旭,字仲明,初以荫补太常寺太祝,知缑氏、雍丘等县。宋真宗当年为京师尹时,就素闻王旭有才,及真宗即位,乃升王旭为殿中丞。后来其兄王旦任宰相,王旭主动避嫌,辞职不做。直到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王旭在其兄旦去世后世后才复出,扬历中外,卓有政绩。后以兵部郎中知应天府,年六十八岁时去世,赠户部尚书、太尉。
            王旭之子,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四个:粹、质、玄、端。其中,长子王粹,字醇夫,景德元年(1004年)贡士,官至学正,后裔不详;三子王玄,后裔徙居吴地昆山(今江苏昆山县)。在王旭的四个儿子中,比较著名的是王质和王端。
            王质(1001-1045年),字子野,《宋史》卷二百六十九有传。他少时忠厚纯朴,刻苦求学,很是便以文才闻名。他年未及冠,便试学士院,结果辞入优等,赐进士及第,一举名震京师,王质初任馆阁校理,改集贤校理,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后通判苏州、擢天章阁待诏、知陕州。王质为官期间,广施仁政、薄赋缓征、勤政恤民,时人赞之。他与范仲淹为道义之友。当年范仲淹贬饶州,朝廷抓朋党正急,只有王质带着酒去看他。王质于庆历五年去世,范仲淹为他撰写墓志铭,欧阳修为他撰写神道碑铭。王质娶妻周氏,为礼部侍郎周起之女,封褒信县君,共生三子:毖、规、 。王毖于宋哲宗时官大理寺丞,后通判夔州,卒于官,赠正议大夫,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一。王毖娶妻李氏,太尉李近昭之女,生一子王约,官至宣德郎。王质次子规,字方叔,幼好学,长不饮酒、不茹荤,为有道之人,妻死后,不复娶,遂绝嗣,官明州奉化县主簿。王质三子复,官至太庙室长。
            王旭幼子王端,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不中,后因其兄的请求,被赐进士出身。他力学勤官,十余年未除州县,官至通议大夫,后累赠正议大夫,太子太保。王端娶妻李氏,封赠秦国夫人,继娶李氏,赠魏国夫人,其子见于记载的有王元与王忖。其中王忖官大理丞。王元(1029-1097年)字舜弼,事见《宋元学案补遗》。他初因伯父王质之荫任郊社斋郎,后历任醴泉主簿、大下评事知唐县、迁大下丞充德清军使、兼知清丰县,终官朝请大夫知泽州。绍圣四年去世,年六十九岁,赠太子太傅。王元娶妻赵氏,赠福国夫人,纪配晃氏,赠定国夫人,共生六子:毅、坦、通,发、 、毂。王元的子孙辈非常发达兴荣。其六子中,以长子王毅最显,次子王坦、三子王通,并官将作监主簿,皆早逝;而后三子王发、王 、王毂兄弟,则皆为进士。王元死时,已有十二个孙子:仿、俣、休、俅、俨、博、冠、隆、降。
            王元长子毅,官朝散郎,号能吏,后累赠太子太师。王毅当年曾上疏论奸臣蔡京罪恶,乞正典刑,因此得罪权贵,可能还因此丢掉了官职。其子年轻时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爱行凶闹事的无赖,很可能即与此有关。但正是这位无赖出身的王伦,成了三槐王氏复兴的功臣。
            王伦(1084-1144年),字正道,开封人,传见《宋史》卷三百七十一。王伦虽生礼义之家,但因其父王毅之故,家道衰落,清寒贫苦,他年轻时成为一个无赖和游侠。史称王伦少时常往来京宗亲临宣德门,召募能人,欲收复京师。但无人敢应。这时王伦竟只身闯到御驾之前,自荐其才,要为国效力。宋钦宗非常高兴,立即任命王伦为兵部侍郎。王伦当即下楼,挟恶少数人,传旨安民,使都城人心安定下来。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充任赴金使,被金国拘留,他与洪皓等密遣商人陈忠去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向钦、徽二帝通报高宗即位之事。绍兴二年(1132年)南归临安。七年,充迎奉梓宫(徽宗灵柩)使第二次入金,见金在臣挞赖,要求废伪齐。八年,第三次使金,金使也随之南下,许归梓宫及河南地。九年,王伦被赐同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又为东京留守兼开封尹赴京践约。但金兀术杀挞赖等人,废所议,王伦被扣留,从此未能归国。金人曾胁之以官,但被王伦斥拒不受,直到绍兴十四年(1144年),王伦在被拘留五年之后终被金人绞死,年六十一岁,谥节愍。王伦的忠烈壮举,使他成为一个名留青史的爱国民族大英雄,也在三槐王氏的族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为三槐王氏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王伦死后,宋王朝敕建专庙祭祠,子侄也均因其荫泽被起用为官。
            王伦娶妻陈氏,封安康郡夫人,生二子:述、逸、后裔均颇兴荣发达。
            长子王述,忠勇有父风。其父死节后,王述与堂兄王遵二人一起冒险北行,缍将王伦遗骨自河间迎回,葬在苏州阳山。从此,王述一支三槐王后裔遂定居于吴中阳山。其事见《宋史新编》卷一百三十五。王述以父荫入官为朝请郎,后通判光州军州事,卒赠奉直大夫。其子孙辈也人材辈出。王述之子见于记载的有五个:朴、棣、杞、冉、枢;孙五个:焕、炎、炳、郯、剡。其中,王朴官承奉郎,王棣为承直郎监三省枢密院激赏库,王杞任修职郎监行在打套局,王枢任将仕郎,王炎官从事郎新监衢州都酒务。在王述子孙中,最著名的是冉。王冉,字妆良,初以祖泽入仕,调海门县尉。宋宁宗开禧中(1205-1207年),假右司郎中,奉命出使金国。行前王曾归告其母,其母勉励他说:“你祖因忠而死,故恩及子孙。汝其勉之,毋以我老为念。”王冉至金国后,终于定结和议,不辱使命。后来,官至大中大夫,守将作监兼知监安府、主管两浙西路安抚司公事,后累官知太平州,卒赠宝章阁待制,事见《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和《咸淳临安志》卷四十八。
            王伦次子王逸,官朝请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王逸也生四子:长子王梓、通直郎、新光州录事参军;四子王构,迪功郎,新监常州薛堰犒赏酒库。王逸有八个孙子和九个孙女。八孙为:王焯(从事郎,隆兴府分宁县主簿)、王 、王 、王燧、王烨、王 、王辉、王灿。
            以上是三槐王氏第三房王旭一支的情况。自宋代开始,三槐王氏便纷纷向各地特别是南方迁徙,如王旭五世孙王俣,政和进士,为三槐王氏晋公分派,早年从开封徙居河南宛丘,任两浙转运使,后任明州知州、工部尚书,南宋建炎初随宋室南迁,落籍浙江余姚。王俣以节行刚方,为南宋中兴名臣。其子王(1117-1178年),字下君,隆兴元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右正言、知鄂州。绍兴末年,以直秘阁学士知温州,终于国子司业。他诗、文书法均精妙,为南宋初期名人。又有王素的后裔王珉,字中玉,绍兴间历台谏从官,以楷书精妙,名闻一时,亿也于南宋初自开封徙居三衢。又据《鄞县通志舆地志》记载,鄞县王氏有一支以王裔始祖,自开封迁居鄞县放区上王乡。据王先谦《平江王氏谱序》,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质曾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居平江县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南宋绍兴年间,本支始祖王孟举始恢复王姓,但所居地仍称羊家坊旧名。
            今天,三槐王氏宗族的后代,已遍及全国各地,在今天的中原地区及东南的南京、绍兴、余姚、太仓、漳州、泉州、南靖、晋江、揭阳等地,都有三槐王氏的重要分支。明清之际,三槐分支-广东揭阳王氏家族的王弘毅,更走出国门,移居泰国,定居于揭西县河内乡,至今已传九代,族人达一万二千余口,是三槐王氏在海外的较大一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