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895|回复: 0

    出身显赫的江南王氏世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14: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千六百多年前晋室海进以后,「王谢世家」的盛名,凡是读过历史的人士,真是那个不知,谁个不晓。
      晋元帝是于公元一三七年渡江定都金陵的,此后,总共厚了一百多个年头,到公元四一九年才被宋武帝刘裕所签代。而着名的「王谢世家J,当时不但长时期限达于东晋的朝廷,其后一部包括宋、齐、梁、陈请朝的「南史」,也几乎是由王、谢两家的子弟所串连而成,可见得那段时期三、谢两家的济济多士和人才辈出。换言之,王、谢两家在江左政坛上的盛、况,前后持续了有四百五十多年之久。
      以开创「琅琊」王氏在江两长时期盛况的王敦、王导兄弟而言,他们便都是多子多孙的,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二说明,如有兴趣,不妨翻阅「晋书」及「南史」,当能获得全面而透澈的了解。
      台湾及闽、粤各地的王姓,则大多传自王导的第五子王洽,他是晋朝的改骑常侍。王导共有六个儿子,很据一项「长卿王氏族谱」的记载,依序为王悦、王恬、王郡、王滨、王治、及王溪,这.六个人,无疑便是一千八百多年来长江以南各地王氏家族的主要支干。王洽是自得姓始祖太子晋以下的第卅五世,他有王洵、王泯两个儿子,台湾及开、粤各地的王姓子孙,大多博自长子玉河。此后,第卅六世的王昙首,是王洵的第五子,于宋武帝时被封为宜都王,卅七的王卫终,官至刘宋的吏部尚书,其弟王僧虔,也在别太祖显道成受行兼优。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他跟随固始县的县佐王绪,以副前先锋的身份,由南康进入福建的汀州和漳州地区,当时,由于道路险阻,王绪曾命令老弱不得随军前往,但是王审潮三兄弟宁愿以身请命,也不愿把年迈的母亲叶置于老家不顾,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孝心。到了海安,王绪由于杀人太多,引起了部属的反叛,被大家反缚定罪,在群龙无首的混乱情况中,王审潮被公推为主,并且奏准朝廷,成为唐朝的泉州观察使兼俭校右散骑常侍,不久又加封工、户二部尚书。这个时候,胡人入寇,北方各地兵荒马乱,王审潮在福建,等于是方面之主,朝廷根本奈何不了他,可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却没有自立为王,死后葬于惠安县平康里的盘龙山,生了一个儿于,叫作王延望。
      王审卦,是王恁的次子,一直做到司徒开国侯的显官,食邑七百户,死后葬于晋邑莺歌里的皇绩山。他的四个儿子,王延彬、王延祯、王延美、和王延武,后来也都享有重爵,而且都是一千年来南方各地王姓家族的传世之祖。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之主,他于梁太祖开平三年被封为闽王,年祚三十六年。他也生了四个儿子,王延翰、王延钧、王延义、和王延政,都袭封闽王爵秩,他们的后裔,当然也自此分衍闽、粤各地,日益繁盛,而于三百多年前进一步渡海到达台湾扎很。王审知死后,是葬在福州闽县的鼓山。
      根据一九五八年台湾王氏族志编辑委员会所出版的「王氏大族谱」王审潮、王审邽、王审知三个人,都是得姓始祖太子晋以下的第四十九世裔孙,他们应该是同一辈份的兄弟。不过,依照正史的记载,王审知则应该是王潮的儿子,而不是兄弟。实际的清形究竟如何,实在有待有心人士的进一步考证和澄清。
      台湾的省籍人士,绝大多数的祖籍都在福建,而距今大约一千年以前,王姓的祖先,曾经一度成为福建地区的方面之主。具有这份出身“王者之家”的光荣历史,今天的王姓台湾人士对于当年的闽国,岂能一无所知?
      以下,便是“辞海”上对闽国的简明介绍文字:“闽,国名,五代时十国之一。唐末王潮为武威军节度使;潮卒,其子审知继其职,封闽王。今福建全省除南隅一部分外,皆其地。传至子延政,改号殷,降南唐。凡三世,七主,共五十五年;起公元八九二年,起九四六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