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683|回复: 0

    寻访一代帝师王东槐故里。(李海流 王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7 09: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滕州市滨湖镇盖村王氏家族可以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几百年来家族中名人辈出,“一代帝师”王东槐、“一代奇才名士”王特选等,均是盖村王氏的杰出代表,在鲁南甚至全国影响巨大。作为一代帝师,他的故事在鲁南广为流传,近日笔者在王东槐的后人王银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王东槐的故里——滕州滨湖,寻访了一代帝师王东槐其人其事。

      走进王东槐故里——盖村

      盖村位于滕州市西部,北邻凫山,西濒微山湖,东面、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据目前可查到的文字资料和遗存下来的古迹判断,最早在两千多年前,盖村就已经存在,并且该村居住着王欢和盖宽饶两个颇有名望的人。
      据《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孟子在齐国深得齐宣王赏识,被用为上卿,不久,齐宣王命令孟子作为正使,与副使盖大夫王欢出使滕国吊丧。王欢死后葬在盖村。现东盖村西、后盖村南有王欢墓,早期发现时就被盗一空。
      清《滕县志》载有清人王特选《古迹杂咏》十四首,其中第十三首中写道:“金源刻石纪炎朝,斑驳苔痕字未销。不藉丽牲存记性,宿坟埋杀盖宽饶。”该诗下面有“盖村有盖氏碑”的注解。诗中提到的盖宽饶,据《汉书》本传和《资治通鉴》卷二十六记载:“盖宽饶,字次公,为汉宣帝太中大夫,忠耿不直。”他大约出生于西汉武昭宣时期,为汉宣帝太中大夫,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
      世事变迁,千年古村盖村现分为西盖村、东盖村、后盖村,隶属于滕州市滨湖镇。1957年之前,这三个村隶属于济宁市凫山县。后盖村是在1944年之后逐渐形成的自然村,过去人们习惯称这个村为“后行”。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帝师”王东槐谥号“文直”,其直系孙、曾孙等均被清皇帝赐骑督尉。到了王东槐的玄孙这一代,民国时期,现在的滨湖镇附近曾一度被改为文直乡,第一任乡长就是王东槐的直系玄孙王慎鹏。据《望庄镇志》载:“望冢、盖村、刘庄三乡于1947年并为文直乡,现在的滨湖镇大刘庄是原来的文直乡驻地,乡长是王东槐的直系玄孙王慎鹏,1948年去了台湾。”

      盖村王氏家族及王氏族谱

      盖村王氏家族是在明初移民中,由山西迁居滕州,因世居滕西盖村,故被称为盖村王氏。始迁祖以务农为本,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家世以清朝嘉庆、道光时期为最盛,及至清末,廪、庠、贡、举入翰林院者近二百人。在鲁南享有较大声望的有王东槐、王特选、王伯铭(王怪物)等。
      因盖村王氏家族以文风盛起,所以历代盖村王氏族人都很重视续修家谱。盖村王氏二世祖王俞是一位庠生(即秀才),在家中挂有家堂,家堂是类似于现在挂在房中的中堂,家堂是家谱的缩写。后来历代盖村王氏族人都以此为基础续修了家谱,但是这些家谱多为手写,并未流传下来。到了道光年间,盖村王氏家族逐渐兴盛,先是在盖村建了家祠,后来在家祠里开始续修了《古滕盖村王氏族谱》并付梓印刷,王东槐参与了此次家谱的续修。
      近日,在滕州发现了这部清道光八年印刷的《古滕盖村王氏族谱》,谱中载入了王东槐的名字,有专家称这可能是滕州市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有关王东槐的文字资料。
      《古滕盖村王氏族谱》全书共六卷,第三卷上关于王东槐的记载是这样的:“乐箸,一名东槐,字荫之,道光乙酉科拔贡。”王东槐出生于1801年,1828年时27岁,从这段资料可以看出,27岁的王东槐已经在道光乙酉年(1825年)被选为拔贡,可谓风华正茂。谱中,王东槐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均为监生,王东槐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之家。据说,王东槐在当太子师之前,道光皇帝为了考查王东槐的出身,曾经把这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在确定王东槐是出身于名门望族后,才正式让翰林王东槐为太子讲学。道光帝说:“王东槐祖上是从山西迁到山东滕县的,实际上是太原王氏。”
      这部家谱字迹清晰,目前基本上完好无损,体现了古人精湛的印刷技艺和高超的造纸技术。古人重视修家谱,不逊于写地方志与编纂国史,例如《古滕盖村王氏族谱》中明确记载了明隆庆二年(1568年),耿武八庄在一夜之间突然沉陷。这段记载实际上描述了微山湖的一次成型过程,是在地方志中无法找到的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实。
      滕州盖村三槐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慎珠告诉笔者,盖村王氏家族明初时期由山西洪洞迁居滕县,明清两代虽多次修谱,但是修成后付梓印刷的仅有道光年间一次。这部《古滕盖村王氏族谱》是鲁南目前发现的记载王东槐最早的文字资料。王东槐一生严谨,做事认真,现在能流传下来的资料很少,《古滕盖村王氏族谱》是研究王东槐最原始的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王东槐专祠

      王东槐字荫之,后谥文直,滕县盖村人,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北盐法武昌道员等职。王东槐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门前曾立有旗杆,更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御诏。他的许多事迹在民间流传颇丰:他孝慈母,苦读诗书取功名;打咸丰,晓之以理比尧舜;拒奸佞,刚正不阿人敬佩;解君忧,远赴江西杀贼寇……清咸丰二年(公元852年)九月,湖南省调王东槐抵岳州(现湖南岳阳),协同提督博勒恭武防御武汉。十一月,王东槐放弃回家为母守孝,与将士身着缁衣登城坚守武昌。十二月四日,太平军攻陷武昌,王东槐与继室萧氏对缢身死。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武昌巡抚骆秉章上奏皇帝为王东槐在原籍建专祠。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请皇帝,谥于本籍自行捐建专祠。
      王东槐祠堂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系王东槐专祠,坐落在滕州市西门里街路北,当地人习惯地称为王家祠堂。整个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风格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有门厅、御碑厅、前厅、东西暖阁、东西厢房、后大殿及东西跨院等。厅堂房屋均为悬山砖木结构,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
    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大门厅为叠梁式,配以饰有前龙后凤的雀替以及脊爪,柱两侧配以雕花的角背,做工极为精细。两侧暖阁各三间;院中建有御碑亭,飞檐斗拱,藻井彩绘,亭内有一方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光绪皇帝的御赐碑;中为穿堂厅三间,前后檐下挂有造型各异的精细彩雕。第二进院落,方砖铺地,两边厢房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三厅堂,前檐下有精雕细刻的“五蝠腾云图”。东西两跨院房屋,均系砖木结构,是王东槐后人居住的地方。

      王东槐墓今何在

      穿过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光绪皇帝御赐碑,御赐碑高三米六五,宽九十厘米,青石材质,碑底座为精雕抬首赑屃(biXi)。御赐碑碑文清晰可辨,碑文翔实地记录了王东槐的一生,在光绪皇帝眼里,王东槐从文学博士进翰林院———“文思敏捷,真是倚马可待之才”;王东槐建功于福建,殉难于武昌,皇上称赞王东槐人品正如其别号“文直”一样———“勤学好问曰文,敏行不挠曰直。”在御赐碑的碑身有两道明显的断纹。有知情者说在文化大革命时,王家祠堂曾受到红卫兵小将的冲击,御赐碑自然不能免遭劫难,被滕县卫校的红卫兵小将们砸成三段,弃扔于祠堂西院,1985年重新整修王家祠堂时,御赐碑才得修复。
      咸丰皇帝登基两年后,王东槐任湖北盐法道,掌管一省盐政。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四,湖北武昌被太平军攻陷,王东槐与妻对缢而死,时年51岁。
      盖村王氏族人王裕安、王慎德在《盖村王氏家谱》上有一篇《文直公行实补述》的文章,关于王东槐的墓地是这样记载的:“公死后,家人埋黄鸪山之树侧。次年正月始具棺改殓,三年十月公与妻丧始归故里。时犹未靖,急葬于盖村先茔,后改葬于望冢村之西。”
      据王慎珠老人介绍,王东槐葬于盖村,实际上是葬在了盖村王家的牌坊林里,牌坊林位于现在西盖村的东面。西盖村的王延臣说,在望冢村的西面、刁村的北面,原来有一片很茂密的树林,王东槐的墓地就在这片茂密的树林子里。“文革”时,这片树林和王东槐的墓地都遭到了厄运,据刁村的尹先生介绍,其与西盖村尹家是一家,后来为了给王东槐看坟地而迁到刁村。王东槐的墓地在“文革”时已是一块平地,现在刁村北面有一片凸起的坟包,是王东槐四子王宜劼的墓地,而其他的都早已没有了痕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