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409|回复: 0

    山西临县堡子峪王氏家谱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2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县丛罗峪镇堡子峪村王氏,始祖王玠元世祖时自陕西迁来,自言为“文中子通之后”,明朝初年籍贯定为“临县孝才都六甲”,曾出过进士一人、举人七人、贡生数十名,是临县有名的文化村。其家谱更是体现了其文化水平,现将其家谱序集汇于此,以飨同好。
      一、纂家谱引序
      古今之制典章,故若山河之不变,使天心之不眠,亦似以典辅圣宗室,隆盛世代之休风弥论皇朝大业,远可贯百氏,并可充实略举汉史,衔明忠奸优祸,而启雅除虐,依些颇擅文誉焉,则家纂谱系,尤以稽古轶今,论辨亲疏,继美克绍,若后我王氏族积累于广,可载一本之心传,岂不懿欣。更于后者,盛者更盛,茂者更茂乎!永垂青史,千古流芳矣。
      尚吾一世先始,原籍陕西,其祖父字讳无考。据墓志铭载,南宋科甲进士,授任过延安府二尹,升任临潼府知府之职。父字讳又无考,南宋明经举人,任潼关道衔史。故因南宋腐败,奸臣专权,谋害忠良,其父无心辅室南宋,告老归乡。至绍兴13年,金兵南侵,杀戮南宋官员人等,其父恨之气绝而卒。后若蒙古兴起,成吉思汗兵燹余魂,姜氛势恶,先杀金兵江陵一带,后追南宋君臣官员南海自溢,杀汉人者无数。若是南宋为宦者,祸灭三族,故此隐姓而不敢言,只顾逃遁,无处安屯。蒙古兴兵,篡基政权,国号大元。
      始祖兄俩,长讳玠,次讳琳,自幼勤学爱读,学识广博,自作理论,今方不能存诺何!择栖避静之处,则人从虎豹群中而健,天在峰峦之处而明,桃花流水,必有天地,夜奔趋至河滨之地,峻山荒凉,人烟稀少。弟琳者荷叶坪为屯,兄玠者望河东襟山涧,宽阔平坦,气象苹藻,此为宝地,故着木筏,夜方涉渡,幸得破窑两孔,择栖立业为屯焉。故受荆操,勤劳持拓,开辟宝盆,升之百雅,幽静寂寞,黯昧数年。生一子,讳德钦;钦生二子,长讳庆禄,次讳庆祥。后洪武兴兵,吞姜氛,灭恶焰,兴朝大明,划毓都甲。本氏族庆禄为孝才都六甲王户里长,庆祥为另甲都首,其派无考。庆禄生一子,讳子文,文生二子,长讳翼,次讳定。翼生三子,定生五子,堂兄弟八人分为元、享、利、贞四大支焉,此时洪武五年也。祸时机陋,西贼流荡,夜方掠物,何以预击?本屯地形险崎,西临河滨,东执沟浍溪水,南北石山峻险,中有一土丘,四面高崖,此为固守之基。挖地道直至丘顶,顶布筑一石堡楼,若有贼直登堡楼,堡楼为基,山谷为础,取名村讳:堡子峪村,为本氏族发祥之地也。于今方天下升平,风调雨顺,有佳家禾之祝,必有丰登之庆矣。国家将兴,兴文蔚起,是本族人丁数百余人矣。耕读传家,涉步兴隆,今将本氏族四支纂集十世人伦,各为小簿,故将王氏简史聊述一纸耳。但余才疏学浮,簪缨克绍,若后继美于善书者,添补续之,永为清史耶。
      时大明景泰四年(1453)仲春二月九世孙王瞻拜撰
      二、复读家谱序
      今贲篆隆举大业,是我氏族毕汉优若呼,而旷世蒙宠举,世操硕德,光福灵应。故先人者,积德累仁,而子孙遗泽孔厚;而报本追远,则宜祭祀虔诚,永记忠孝高风。千枝百雅,古为世袭尚矣。是吾一世先祖,迁居堡子峪,而源远流长,永绍不替。故之灵爽载锡云游,可麟趾,故今所存后裔者,休和可风,百集贞祥,愈枝愈茂,丁旺财丰,疏将本盛矣。人伦九族,传已有十三世焉,成丁者三百余人,成名者十余人,可谓瓜瓞呈祥,螽斯衍庆矣!特世之以来,福禄之乡也。虽有之宝地,但望其家后裔者,以慰氏族之易俗,永记克绍,坚持守焉。硕我田园,植我枣果,李杜书室,益兹望也。正是古云:祖德难忘基业远遗恩泽大,孝思不匮藻萍时荐水源香。故拓其训言。
      贲今天时地利,烟焰恶氛,靡然消散,沐浴天子圣明,而三才和合,则风调雨顺之年。丰登之际,故为清静,正当其时。本族人议举我氏家谱,前世先祖王瞻,开纂四支至十世,如时间于长,亦恐遗漏于多。族人王博、王第、德公等同聚言助美,托余续写,将前世小簿,增序传修。迄今光风霁月之年,至溯上开纂谱之期,已有八十余年矣。本族至高曾祖父,将三百年之积累,一修至十三世,汇集成编,详明备录,开卷了然。执养、义、过嗣者,另加批注;仕宦绅士者,另序题衔。复加以记事,否否相踵。是本族人源远流长更长也。望继后之人,有善书者,代代有人,多多抄传,氏族遗风千载不坠,但余记接以续本微情也。是为序。
      时大明隆庆五年(1571)岁次庚午(应为辛未)12月15日13世孙王德盛拜撰
      三、堡子峪王氏宗谱序
      王氏宗谱者,王氏之家书也。王氏何以有家书?亲亲也。夫一家之中,为一本、为九族,由近而推之远,由今而溯之古, 而必系以亲而亲之者。天性之爱,实有发于不容己,动于不自知也。何也?仰百尺之枝者,必穷其本,守万壑之流者,必究其源。是故情莫戚于父子,由父子而兄弟,由兄弟而堂,而再堂,而袒免,而无服,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而今目所为途人者,溯厥本源,其初之一人之身所递衍而无穷者也。假令一人之身,至今尚存,则皆其子孙曾玄也,皆其所乐顾复者也。其贤且良而富且贵者,皆其所欢欣爱恋,否则皆其所哀怜痛惜者也,而乌可以不亲?是故吾兄弟亲矣,以兄弟与宗支较,则宗支疏矣;以宗支与乡人较,则宗支又亲矣。诚有千百倍于常人者,何也?天性之爱发于不容己,动于不自知也。虽然服尽则情尽,愈远则愈疏,有日与人处,而不知其祖,若之父为谁者;有知其祖若父,而不知其祖若父之前为谁者,而因不详族人之与己之远近亲疏也。故今亲亲之杀不明也,而谓家谱一书,可不修乎哉?讵不重乎哉!
      传言余家,乃文中子通之后,始祖讳玠者,前寄籍陕西,自大元世祖时,迁居堡子峪屯,遂家焉,生一子,讳德钦;德钦生二子,长讳庆禄,次讳庆详。庆详为另甲户首,其流派不可考;庆禄为孝才都六甲里长,生一子,讳子文;子文生二子,长讳翼,次讳定。翼生三子,定生五子,堂兄弟八人,分为元、亨、利、贞四大支焉。四支之中青年,长幼大小欢然聚处,无游惰,无酗酒,无刁讼,自始以来,风俗朴茂,人情醇古,耕读者多,工商者少,英才豪爽,代有其人。而斯文一脉,至今称盛焉,统而纪之,列黉、宫者百余人,明经举者数十人,孝廉举者五六人,雁塔题名者非一人。绵绵延延,俾炽俾昌,行将本盛而枝愈茂,源远而流更长也。族人王顾、王隆祚,同考字讳,本诸先世王瞻、王德盛之旧,增集传修,自始祖以及高曾祖父,历年四百,历世十七,汇集一书,详明备录。既成散之族人,使亲疏之等,长幼之序,开卷了然,庶不至小加大,少凌长,则亲亲之义明,而家谱一书,隐寓移风易俗之徵权也。是为序。
    时大清康熙27年岁在戊辰,赐进士及第出身文林郎特授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十七世孙王永春顿首拜撰(1688)
      赞曰: 丙午戊午庆兄弟之联芳迨至乙丑登甲第,辛酉丁酉喜叔侄之继美欣逢庚子又抡元
      进士文章出画阁,山林气象入兰芳
      四、续家谱引序
      家声传世,涉步贻赋通雅,先人者,赋才硕学,君论诚韪。表彰贤哲,集思广益,新旧续接,岂不甚善,而则幸甚矣!从今论古,逆流溯上,期历五百年矣,成败兴衰,天之所为,实为无可,故为其一。人为之也,甘愿下流,骄奢淫逸,惩之不获,劝之不应,一败涂地者,故为其一。可此者及为撮少。我氏遗风,从来醇古,勤俭纯朴,代不乏人。前世曾祖王永春者,通才硕学,接续氏族人伦至十七世。而书序明白,字迹书雅,是本族人之荣庆矣。延延绵绵,风调雨顺,家风朴茂,至今已六十年有矣。故今日续谱,难比他年,藻萍采拾,回翔补缀,实为不易。故因天灾,而谱书不敢问矣。雍正元年,岁在癸卯,黄河大水,满川而下,两岸俱阻,澎湃骇人,冲毁沿河楼舍、田园、树木、坟茔等数以万万计。水退之后,夜方大雨,住宅不固者,倒塌无踪;而固者,泥陷窑顶。衣食用器,而又不敢问矣。初冬二年春回,有富裕者,高处新建宅居,而贫者,远走他乡。而天以惩人之溢,成为本氏族分散之局面,实为无可。悲切惨剧,至今已25年矣,今方平息。我氏谱系失落溢毁,亲疏者荫昧不明,每一念祭祀,族人为此悲叹,实为惭愧。今值清明,酒醴是陈,祭毕族人举续谱。俱言本族家书,而不能为之天灾而不修乎。族人作圣、希及、日璜等俱言赞助,众托余续修,余久有心志,但思才疏学浮,恐承之不妥。但今奋发志强,甘愿承担,执事人等筹资备料、购纸笔等项,收回外庄抄辑旧缺家谱本几册,但而残缺可悲。故互相订考,登门访实,明确者备录,犹忽者阙存,养义嗣者另加批注,其外居流屯者,亦恐遗漏甚多,而于后设法补缀,科达辍巍,仕宦绅士,另叙题徵。至前世寓记,一修于二十世,三朝之遗规,依实如旧。是年十月执笔,故第二年三月告成。亦辅可遗先人之志,亦辅可启后昆之诚,亦望本族之后嗣之人,将本族家书多多抄传,恐再遇天灾人祸,再次失典。而为继后,永世存流,永为亲史。辍述数语,颠末寓记。是为序。     
      大清乾隆十年岁次丙戌三月十五日18世孙王子和稽首拜撰
      五、王氏续修家谱序
      王氏族谱,由来久矣。自始祖迁居堡子峪,阅及六世,堂兄弟八人,以元、亨、利、贞分列四支,聚族而处,长幼有序,传集家谱,代不乏人。故自高曾祖父,世系不紊,历元、明及清,文献足徵。虽世久年远,而家乘之渊源,昭昭可考也。迄于今子孙众多,散居四方,记载有所不及者,致亲疏难以辨也。增补无人,则前人之积累将掩,后人之考证无据矣。族人王扶择、王锡池、王子祯、王中权、王玉璋等,同有续谱之志,增造小册,一方面散一册,一人经理一方。书序明白,复归本村,余采拾旧文,增集新序,共得簿册十有余本,参互订考,校正字讳,其为士宦绅士,以及义子过嗣,书明者备录,未详者阙也。汇集成编,分书四册,庶几四支子孙,易于稽古;三朝之遗规,于此未坠。聊为继志述事之一助云。
      时大清道光13年(1833)岁次癸巳19世孙增生王殿英顿首拜撰
      六、王氏续修家谱序  
      宗谱之由来,祖宗言之详矣,然天下事有其举之,莫敢废之;前人有作,必后人有述,乃可世世相承,永传勿坠也。不然,前人之作,父之祖为谁,祖之父为谁,表德行者有对联,记事迹者有赞传,前人虽往,而对联赞传之存,则前人之为人,如晤一堂,九族之序,舒卷了然,诚善本也,倘非屡屡增修,无人以记之,一世不续,己名不传;再世不续,子名不留;甚至三世、四世、五六世,(不议增修,)抄辑不事,代愈远则遗漏愈多,子孙之与祖宗,脉络不接,将使前人(亲亲之初心)记载之苦心,一旦湮没(歇绝),忍乎安乎?余自弱冠以迄于今,(四十六矣,)二十年来,将我五门家谱抄修七次;而四支全谱实有志而未逮焉。癸未岁,族人庠生王成章、王运开,(乡耆)暨王士顺、王春融、王士亨,堂祖王中权等,俱言王户家谱,自大元以以及本朝四百余年,未曾断绝,至道光21年,河水汩没,几乎失绪(真本遂失),因购纸笔,兼邦酒食等项,约余抄辑四支全谱,且请之甚坚。余拜受众托,(亲往族祖王殿英家,寻觅照本,见其残缺可悲。)三月起手,十月告成。体前人之心,为誊写之事,次次加详,不敢忽略。有功名者偏加慎重;无子嗣者,分外矜怜,嗣谁之子,立谁之门,绅衿多寡,人丁兴衰,以及义子联宗,照旧填注,未敢擅易。其有人品可嘉者,仍有一二对语,以阐扬之,于不才者无讥焉。历年四百有余,历世二十五六,殁存老幼,论人丁大约四千上下,元亨利贞,言绅士不过一百三四,不特可以继前人之绪,亦且可以畅一时之观,不特可以绍先烈,更谕可以启后昆,更谕之子若孙,善书者世世增修,庶乎先世创修之志意不坠,而抄修寓继志述事之微情也。是为序。
    时大清咸丰三年(1853)岁在癸丑秋(小阳)月    22世孙庠生王宗壬顿首拜撰
      七、再续宗谱引序
      且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我王氏之家谱也,由来久矣,然天下事,有其举也,莫敢废之。前人有作,必后人有述,乃能相引而勿替。自咸丰三年,以迄于今,四十余年不添补矣。余久有心志,倘非陆续补之,则代愈远遗漏愈多矣。但才疏学浅,不敢告人。幸有族人武举王英、春光、生厚、其淦、常周、寅宾、学厚等皆曰:咱户家谱,即咱户之家书也,若不复为续之,恐亲疏不知,班辈不明,将前人创造之苦心一旦湮没,安忍乎哉?因购纸笔,兼帮食酒等项,托余重修。余拜受众托,五月起手,十月告成,体前人之心,为滕写之事,元、亨、利、贞四支人名,遗漏者各踵门添补,次次加详,不敢忽略,绵绵延延,尔炽尔昌,则本固者枝愈茂,源远者流更长也。是为序。
      大清光绪21年(1895)岁次乙未22世孙王有林顿首拜撰   22世孙王宜智顿首拜录
      八、王氏重修家谱序
      家之有谱系,犹国之有史书也。史以记岁月、载人事,以传天下后世。谱以书名讳,叙亲疏,以遗子孙后人。 是家谱由来久矣,我氏前人修之者屡矣,言之者亦详且备矣,其立法善、用意美,诚无以复加矣夫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前人作之于前,必后人叙之于后,斯能尽善而尽美。然前人有作,而后人不叙,将数百年创造积累之深功,于焉废弃,后人之稽古者,能无致慨,夫文献之不足徵也。戊辰之岁又二月之望,清明祭祖,少长咸集,族人王玉纲、立常等,因先人坟址临河,被水冲伤,提议建祠,王余庆、世恕、德彰、凤彩、立贤等众经理人等,协力赞助,余亦与其议焉。当时佥以谓:祠堂之修,赖有家谱一书,记字徵,辨尊卑,以定上下名分之品,则修谱为急务也。众托余任其事,余思才疏学浅,恐不胜任,不克负诸公之雅望。但得与诸公从事,于修祠之列,有余光矣,何敢以事为。继思事不常有,时不可失,前此者修谱为矣,固不得有修祠之事。后此者继述可也,亦必得以两事并举。前已往而后未来,今当其时。增修传叙述之事,在所当有,况修谱之素志也,又何敢以辞其为,谨受诸公之重托,遂拟作启文一纸,布达周知,制作表式多份,分发各处。集合四支全谱,大小数十册,参互考订,潜心校正。其详明了确者,仍旧备录;其鱼鲁亥豕者,悉为订改;其疑难莫辨无从考究者,姑为阙存。遗漏者添补之,未接者继续之,所有功名绅士,另选提衔;养义嗣子,详加批注。在在征求,节节详审,分支合编,汇集成卷。庶二十几世之子孙,登录无遗;六百余年之心传,用绍不替。是书于二月执笔,七月落手,而庙工亦于二月兴工,七月告竣。一始之终同先后。其相随而成者,一脉贯传,和衷共济,有以见夫。于是庙貌辉煌,人神共愿,谱系重振,后先映辉,斯其景物一新,焕然灿然。故足以壮丽观、畅人心,为一时之快事,实旷古轶今,承先启后,上下数百年之特举也。后之人观于是,而能为是,且胜于是,所为犹有非今人意料所不及者,则谱系非特明亲亲之义也。盖其经世之大纲,尚堪与史并列也。而修谱亦不无小补焉耳。是为序。
      时中华民国17年岁次戊辰初秋望日     23世孙庠生王文辅顿首拜撰
      九、滕录家谱引序
      天下有一书,必有一书之意味,有万书必有万书之意味。如我王氏族谱者,即王氏家书也。所以叙族内之亲疏,考祖宗之字讳,追先人之功德,启后人之风化,由前世而达今世,由今世而达后世,世世相传,代代修补,千百万世,一目了然,长幼次序,不得紊乱。其贵如此,其重如彼,其内中之意味,更有甚于他书者。意味既甚于他书者,则宜多多抄传,不但本庄可以保存,即外庄亦可抄传;不仅合户可以共存,即各人亦可抄录。若以合户一谱传之,未必有其失遗也。然遇有天灾世变,人心不测之祸,一旦失遗,则前人创造之功罔劳,屡世修补之心徒用。后世之人,纵然有为而欲为,其将如何而继续之也。余每睹而家书,有此微见,特以自愧才疏学浅,不能另有添补。今值冬季,无事闲暇,即购买笔墨与纸,抄我王氏之谱,十月执笔,腊月告成,虽不敢谓踵历世之遗迹,亦可资后人之阅览耶。聊掇数语,以是为序。
      时中华民国20年岁次辛未     24世孙王凤翮顿首拜撰
      十、续修谱系引序
      夫家之有谱系者,莫若我王氏乎,是家谱来由久矣。前人纂谱之,以及复续之有十。是今日修谱难比他年,是机遇不良,是我氏一族,是于人泣王谢于夕阳。祖堂沧桑,牌位捣毁,公所破塌,家谱焚化等一切毁之伤惜。失谱十余载,亲疏尊卑,谁都阴昧不明,如书人失典,亦无稽考。今值辛酉岁,三阳盛开,恶氛溶化,将第十次之修谱,以及此次重建祠堂,新修公所四孔,新建神主牌位,录画祖堂,立碑刻铭等等诸事以叙之。
      我氏居于堡子峪,自大元迄今历朝有五,为三十余世,将已七百年矣。始祖至此,言行端庄,心存八德,信纲五常,治家克己。立身生子,子之孙,人伦九族,统系于下。三十余世子孙亦有几万余矣。出外居住及老庄数十余村。前人之创作谱书,后人必应承前补叙,数次之谱系失遗,老少咸集聊论,疑难觅变,续谱无考若何?幸有26世孙王孟生者,献出旧谱四卷,四支至21世者,名讳尚存,众皆称善,豁然开朗。藏惜者诚孝先祖,仰尊前人,其言在天地神阁内,聚宝藏珍。藏惜者心存善德,人和之本色也。时值辛酉岁,清明祭祖佳节,族人功德主王预立主持修建,并执经人等分工协助。各执事人等同众拟定,择日请回本族外居代表,各村亦议经理人38人,共议同声,数事并举,助资者而成美,助力者而成事,异口决定:辛酉岁4月1日开工,赶本年7月15日竣工,吉日迎神拜主安堂。修谱者拟定:宁科、翰书、王德、荣亮与余,随领纸执笔。余思才疏学浮,难得完美尽善,所以承之不得,推之不敢。承者文献不足,推之何以为继谱启之后世。故遂启达各村,制定表式,按户登门记录,元、亨、利、贞四支俱备,至21世以后,填册录谱,依旧谱订正参考,差错者订改,遗漏者添补。祖子孙未接者续之,新旧功名者题衔谱前。养、义、嗣子旁加批注。惟所憾者,偏僻零散者难详,四支四卷,户所旭亮。庙貌一新,谱系重振,人神共愿。谨将数百年积累之深功,一旦恢复,今以得继继承承,愿启后世悠久无疆。我王氏族人,共同欢欣。是如此,后人更胜于此。是为序。
    功德主:王预立
      经领人:王廷祥、王考举、王荣亮、王翰书、王炳兆、王本和、王存义、王新华、王祥云、王平熙、王宁科、王善成、外庄38人等        敬叩
      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82年岁次壬戌正月15日23世孙王考举顿首拜撰
      十一、王氏续修家谱序
      盖闻承先启后之举,孝者必勉;继往开来之事,贤者乐为。我王氏创修谱系,法善意美,叙亲疏,载名讳,伦次有序;歌德行,记事迹,泽遗后人。先祖既创修于前,子孙必承之于后,方能尽善而尽美,相引而相传也。我氏传修谱系,代代有人,遂使年久代远,文献足徵。不幸今因世事沧桑,谱系失散,庙貌破旧,牌位残缺,河水淹侵,公所塌裂。迩来族人街谈巷议,无不叹曰:谱与庙若不整修,前人之深功将掩,后人之稽古失据矣。更兼祖宗神灵无依,子孙之祭扫难为,时久而废,心何安哉?但言者众,行者寡,即欲举之,又觉修谱无据,恐难成也。是时有26世孙王孟生献出天地神阁内珍藏多年的旧谱四卷,四支至21世先祖名讳尚存无遗,可作重修新谱之基也。众曰:王孟生之功德,实当谨表,后世之子孙皆可有效也。辛酉岁,清明会祭之期,族内孝意虔诚之见义勇为之人----王预立倡议重修家谱,扩建庙堂,新建公所四孔,以承烈祖之志,并利祭祀之举,经磋商议,异口同云:此乃子孙要务,焉能不从,况系全族之夙愿,岂可不为。当即爰举王预立为功德主,总理诸事,并遴选廷祥、考举、荣亮、翰书、炳兆、本和、存义、新华、祥云、平熙等众经理人,分工协助,户内各村又选出代表38人以辅之。随之启达各村和王氏外出之子孙,择日请回外居代表与众经理人,共商兴工及修谱事宜。会上众人皆曰:三美并举,古今罕有,亦属继往开来之大事,甘愿效力其事,助资成美,商定于是年四月初旬榖旦日开工,七月十五吉时告竣。只缘祖宗庇佑,子孙孝诚,工程如期而毕。七月望,合族老少,迎神安主,公祭拜堂,四支之家谱修缮,众托翰书、宁科、考举、王德与余分理之。余思素有修谱之志,但愧袜线之才,恐不能胜重任,以负诸公之雅望,却之不恭,再三思之,感到事非常有,机不可失,只得勉强应之。书缮期间,为体前人之心,谨之慎之,不敢疏忽。明确者备录,疑难者暂存,谬讹者订改,遗漏者添补,未续者接之。其功名绅士,题名另录,养义嗣子,详加批注,反复校正,节节详审,各村综合,汇集成册,俾三十余世子孙,书之无遗,七百余年之心,传兹未坠。今观庙貌辉煌壮阔,人神遂愿,观族谱重振一新,老少皆欢,真是景物壮观,人心大快,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壮举也。是书于十月执笔,壬戌岁元月落成,滕于公余之暇,书于夜深之时。故缺失甚多,殊觉汗颜,愿作引玉之砖,使后者观之,能于此皆胜于此,世世增修,将先祖创修之功,永垂后世。而后稽古之时,有据可依。聊掇数语,以寓继述事助一云尔。
      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82年岁次壬戌正月15日
      山西省教育学院史地专科毕业生24世孙王荣亮顿首拜撰
      十二、重整家谱引序
      盖闻具今世之大纲,国富民强,先祖之宗旨,言明有训乎。况我王氏一族,世赐恩德,子孙者宏厚,则夫家有书,莫若我王氏。序亲疏,歌德行,绍前美,启后昆,简史清晰而明白,其详了然,则应世世屡屡增修,代代步步加详,踽踽相踪遗志,缉缉启之后诚,一承而再承,一叙而衔明焉。吾族一世先祖王公讳玠者,至大元世祖初迁居到堡子峪村,欲为兴家而栖,心存慈善,秉公八德为本,而为人从来醇古,家风朴茂而文明,亦存有光辉成就矣。是本族日益优美而延延绵绵,迄今已历朝五代,传已三十余世,年历已达七百多春,人丁老幼约有数万,学历有功名者千余人矣,而斯文一脉,至今称盛焉。虽我先人者,跨鹤乘云而去,麟趾至今所存发祥之地也,农田郁郁,树木森森。后裔者亦可供朝夕、渡光阴,后昆者子孙彬彬,愈支愈茂。现已有证,我王氏家书传历久矣,至今已续接11次也,真可谓瓜瓞呈祥而螽斯衍庆矣。
      时经日久,故遇十年动乱,而谱不敢问矣。失谱十余年后,寻见旧谱四卷,而年深日久,中沱断续,经老年族人订考,医而难免,不测之处甚多。当时亦经族人宁科、荣亮等五人辛苦抄修,汇集成卷,至今十七年矣。况本氏族中,人数常增,屡屡填写,次序颠覆,涂抹成片,原册记满,不易查考辈数。迄今清明祭祖,族人回庄祭祀,众人议举其事,故本年冬季之闲,族人桂冬、祥云值年主家,生云同众纠首等人,虔诚主事,共泽其美,并购纸笔等项,招聘族人:宁科、翰书、荣亮、王宏、显荣、杰魁、炳兆与余八人者,于本年11月2日聚集,共议其中疑难,参议新式草案,我亨支人多世众,乱杂难辨,依据堂祖王凤翮民国20年亨支世册为准,从一世起始重新整理,但余才疏学浅,受诸公之托,不敢推辞,尽心尽力,贡献一瓦之力。续接之事,步步加详,细致考究,错续者纠正,遗漏者添补。其疑难莫辨者,暂停后续,新旧学历有功名者,登录谱前;县级以上干部,另叙题衔,并排设页数号码,以便查考。和族祖炳兆,同考字讳,并采夜闲之暇,另抄亨支谱系两册,以便后裔稽古。但余年满花甲,事繁体弱,视力不佳。以此所致,不妥之处,深恐甚多,诚谢本族诸公,助之宝贵意见,以便改正。望后者好书善写者,世代传抄,更胜于今,共同把家书之事办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98年11月15日26世孙王善成拜撰
      十三、复续家谱引序
      承运家谱者,先祖流传久矣。开谱展目观之,其意味醇郁异香,是吾家遥遥先灵,文献足徵,至今已将近七百年矣。先烈者详明备录,精心注作,汇集成编,有功名德行者,附有对联,记事迹者则留赞传。是本族一家亲亲之疏,序明我王氏家族天性之爱矣。可继前人之志,可启后昆之诚,前人者虽往,则音容宛然矣,依依如昨,一目了然。先宗者,人之善性德行可佳也,其中述十次纂续谱引序,仕宦绅士者,明人赞传,列年递记。学历成名者,谱前题衔。本族至今尚存成丁人数万人矣,学历有功名者,约有数百人矣,世世繁衍,英迈豪爽,愈支愈茂,克昌无疆焉。传言吾家是文仲子通之后,既之家世,必后人继续之,举其家美德莫敢废之。我王氏家族之兴盛,如似千年之苍松,而根深叶茂,四季常青。先由其根,后长其身,从其身分支四大支焉。以四支分八支,从八支分十六支,枝支相接,脉脉相承,湮代七百年哉。吾等微枝也乎,假令派脉不接,继而不续者,失其本源,必遭亡矣。何也?如微枝不接,派脉枯毁,而断绝水分滋养恩德,而无德者,非正派也。非正派者,必遭其祸。而遭其祸者,必受诛之。所以吾族一家之中,继而再叙于后。善而再善而美,无沿无期矣。承蒙祖宗之功德者,而不忘报本追远之诚,是人道俱今盖世之大纲也,归道德之人,必应从“德”字起始,天德之益兮,则风调雨顺;地德之益兮,则万象更新;神德之益兮,而普化亨通;祖德之益兮,庇佑后人。则人和之益好,世得光明。世之俱贤,而天下太平矣。故太平之年创业,则一帆风顺焉。世人之心正气顺,感动天地之灵气亦顺矣。
      尚吾一世始祖王公讳玠者,原籍陕西,故遭荒乱之境,至大元世祖时迁居今土,荆山荒野之地安屯,依靠勤劳智能,倍受朝风暮雨之劫,艰苦奋斗,开辟宝盆,生支世系,言明有训,阅及六世,后依堂兄弟八人分为元、亨、利、贞四大支焉。世系之中,长幼有序,共聚而处,士农工商五业振兴,耕读传家,光明理论,以诚善德行为基,以勤劳致富为本,一族之流,长而更长也。
      创谱者,由九世先祖王瞻开纂,至今续接已11次矣。十世先祖王孟举者,开创诗文,祭之以礼,起始至今也。是吾族家谱,世世增修,步步加详,永绍不坠,代有其人。幸我氏之宗族,克宗懿范,壮志凌云。而荣宗耀祖者,臻荣博堪,罕见玉成。如创建祠堂,后于扩建,新修公所等等一切一切,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禹门春暖,而无不谓此而晦,无不谓此而惧矣。亦忠而赤胆,永垂而勿坠也。盖有宗谱一事,因前之整理,难以尽善而尽美,故遇机之不良,不幸而沧桑,后寻觅旧谱四本,年历久矣,而中浣断续。亦经本族老年人聚议订考,录设草案,众托族人考举、荣亮等五人,设议续写。经数月辛苦抄修,落成吾王氏族谱四卷。凭先祖庇佑,裔孙之诚孝,良以有也,至今者17年矣。我氏族人世世繁衍,愈支愈茂,屡年祭祀填写,颠覆次序,涂抹而不雅,难以考查辈数。
      但余尽心竭力,自愧才疏学浅,文献不足矣。虔诚之志俱有,而才学之志难容,而不负诸公雅望。但得与诸公从事,尽其所有能力,添之微土一撮,续写之事而不敢阐矣。五朝之规,依依如旧,如错者悉为订改,遗漏者添补之,新续者依踪门接之,疑难者访实续之,养义过嗣者,另加注解,新旧学历成名者,题衔谱前。县级以上职务者,另题登录谱前。和衷共济,一脉贯传。聊掇数语,将先祖七百年积累深功,永垂后世。望后世之人更胜于今世,并助之一云。是为序。
      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98年岁次戊寅11月15日24世孙王炳兆顿首拜撰
      十四、 附录
      1、山西省抚府出示临县创建进士牌坊一座
      大清康熙27年戊午科,17世祖王永春科中进士27名,皇恩圣旨下锡,兄弟二人同日走马上任于两广省。山西省抚政府主持,临县知县创建进士牌坊一座。卜地临县城内圀圙街衢之地,正街座南向北,高耸数丈,前后都有雕彩,以木料砖瓦砌成,工艺精彩,前后金字大匾,前书“文华高射”,后书“坚强意志”。百余年来,为增辉本县文光气息。后遇扩建街道所拆。民国初年间,本村王寿华、王寿昌、王鸿禧、王鸿德等人在城内开设几座商店买卖,出入时常常路过,更觉本族祖耀目体面之感,所以集文于本村以记王氏家风朴茂云尔。
      王德鸿记     民国十一年正月十五日
      2、进士王永春及康熙朝的五道圣旨
      王永春,临县堡子峪村人,生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字阆仙,号次眉,自幼阔达灵敏,才思敏捷,26岁中举。康熙24年(1685),永春33岁,中乙丑科81名进士,殿试三甲61名,是临县明清两朝14名进士之一。康熙33年(1694),其42岁时,授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同时其兄王永清授任广西柳洲罗城县知县,兄弟二人同日掣签。在知县任上,革去陋规18件,百姓欢呼拥戴,居官十年,最有直声,人称王憨则。康熙51年(1712)寿终,享年60岁。有联赞曰:咳吐成珠可追欧苏韩杨,政绩留名宜仿卓鲁龚黄。鉴于王永春的才干与政绩,康熙皇帝给其父亲、母亲、王永春本人、妻朱氏、继妻薛氏下了两次五道圣旨,今记于《堡子峪王氏家谱》,现录于后,以供欣赏。
    康熙帝圣旨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王在雍乃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王永春之父,提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宜猷之本。泽堪起厚,谋贻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敕命于戏,克承清白家风,嘉报政用,慰显扬之志,昭乃遗谟。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维循吏,臣子凛冰源之操,教本兹帏,尔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王永春之母赵氏,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宜训辞于朝夕,不望教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伦之色,永贲幽潜。
      康熙帝圣旨二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公符百里,心遴出宰之才,报最三年,爰重懋官之典。尔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王永春,雅擅才能,克宣慈惠,抚绶有要,常深疾痛,无己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兹以覃恩,授尔为文林郎,赐之敕令于戏,前劳己茂用,褒制锦之能耒轸方道益利饮人之节。
      制曰:良臣宣力于外,效厥勤劳,贤媛襄职于中,膺兹宠锡,尔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王永春妻朱氏,终温且惠,既静而专綦,缟从夫克赞素丝之节,频繁主馈,堪流彤管之辉,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敬尔有官著肃雍并美,职司其内,昭淑慎之遗微。
      制曰:在公必敬臣心,每待助于闺闱,齐体维均国典,必疏荣于继室。尔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王永春继妻薛氏,以顺为正,无成有终,柔嘉克踵乎。前嶶珩璜流誉,庆泽用昭其时美翟祎增光,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于戏。如纶如綍,忽忘众服之荣,宜室宜家,克副鸾书之锡。
      3、新修祠堂匾记
      盖闻盘庚之殷也,为避河患,文王之居酆也。为择地旺,我王氏之修祠也,亦为避水患择地旺而然。何者,先人坟之临河,被水侵伤,宅兆将尽,祭地无基,睹此情况,辄憾孝思,能无择地避水之举乎,故迩来王氏族人,议建祠堂久矣,特以能言之而不能行之,亦仅托诸空谈,无济于事。戊辰岁,有村副立纲,提倡建祠,与弟立常协力主持,会同村众经领人王余庆、世恕、凤彩、德彰等商议,约于清明日,邀外村执事人前来协商。百舌一声,赞助玉成,即卜于庙边为建祠之地。然祠之修,所赖有家谱耳,如无家谱,先人之字讳不可考,亲疏不得明,则修家谱为要务也。幸有村长文辅担任其事,伊子庚兆代为滕录。遂发修谱之表式,募修祠之款项,庶几何时,募得款洋五百余元,我族人乐为施助,同为勇跃者。一本之亲,共济之衷,既然可见。是祠堂起工于闰二月中浣,落成于秋七月初旬,卜吉于是月望日迎神开光,当知地灵人杰,而丁旺财丰,永佑无疆也。聊掇数语,叙其颠末,以志不忘云尔。
    时中华民国17年岁次戊辰七月十五日
    经理人:立纲、立常、望智、望太、望远、凤彩、凤仪、余庆、世恕、昭武、立贤、德彰、鼎铭、生花、光明、考积、青年等鞠躬
      24世孙王立贤顿首拜撰
      对联赞:立庙建祠聊尽天经地义,荣宗耀祖方称子孝孙贤。     举人李昭华赠
      匾文:奉先孝思      前清举人、现充山西省政府秘书冯汝骧题
      4、王氏家训
      心无妄思     足无妄走
      人无妄交     物无妄受
      勤则有功     俭则足用
      恭则不悔     怒则不怨
      大元至顺三年(1331)辛未岁九月二十二日
      王氏家训格言
      先宗家规格言,启迪后人守纪
      踵事大纲道德,三纲五常继世
      勤俭素志纯朴,理硕持家略计
      家传忠孝要诣,绵绵操拓不匮
      读书优踪圣贤,和顺家室累世
      对人诚善憨厚,生谄贪富可耻
      受人恩惠莫忘,赐人施惠莫记
      国课钱粮早纳,遵纪守法莫累
      遇事能忍三思,凡事多留余地
      存善心田泽及,接物勿沾便宜
      兴隆世代鸿业,恪守其长牢记
      家庭整齐严肃,克己含成大器
      光风英杰迭出,辈辈惟佳子弟
      庶乎近焉有志,家声永久不坠。
      大元至顺三年(1331)辛未岁九月二十二日
      5、堡子峪功名录(进士举人部分)
      王永春:康熙戊午科举人,乙丑科进士,广东阳江县知县封文林郎,举人永清胞弟。
      王永清:康熙丙午科举人,广西罗城县知县封文林郎,进士永春胞兄。
      王永平:康熙辛酉科经魁举人,忻州学正,进士永春、举人永清兄
      王尔朋:康熙丁酉科举人,进士永春、举人永清胞侄,贡生永培子
      王元勲:康熙庚子科解元举人,广东饶平县知县,升府同知未任
      王 赠:乾隆辛酉科举人,贡生廷桂子。
      王 英: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有删节。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