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913|回复: 0

    《民勤三槐王氏宗谱》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21: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先祖是谁?他们都做过些什么?
      这是自有人类以来的千古发问,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的文明所在。是故,人类有了历史学。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了志书,有了家谱。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祖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牒谱等称法,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不仅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同时也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之传承,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它也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法、家约、信仰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其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成为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的文字依据,同时也是后人研究历史、地理、社会、人口、民俗和经济的重要参考资料。
      不久前,王继和先生来我处,交谈中得知他在为作“民勤三槐王氏宗谱”而奔忙。牵头续修家谱,当然是件大好事。适逢盛世,承前启后,修志续谱,乃一大功德,我当然赞许。继和先生是我工作中的益友之一,也是我早年的兰州大学校友,他长期从事沙漠研究,颇有建树,也曾担任过多年的甘肃沙漠研究所所长,是一个治学严谨,热爱生活,工作认真的人。但是他欣然邀我作跋,却是为难了我。考虑到与公与私都不好推辞,只有鞠躬尽瘁而为之。
      民勤,是中国西部一个神奇的地方,位于河西走廊东北端,石羊河下游,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地理上属于典型的荒漠孤岛型绿洲。从历史上看,当年这里也曾是一个水草丰美,湖泊如玉的适宜人居之处,考古证明,至少在28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遣大将霍去病率兵西征,安定河西。从此,历朝政权都在这里建郡置县,移民开发农业,屯垦戍边。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
      唐大足元年(701),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中,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镇番县。中华民国17年(1928)置民勤县至今,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 之意。民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的美称,历史上“文运之盛甲于河西”。现今的民勤也是全省文化之乡和教育名县。  
      到了近百年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之人口增多和民勤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的生态发生了明显的恶化。以至于有段时间,许多学者认为,民勤将要被沙漠吞噬。
      我在武威工作过多年,就曾注意到这里的两个独特的社会学现象。一是武威市辖区(包括民勤县)的人口所含姓氏极为丰富,中国汉族的常见、次常见和非常见姓氏几乎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一些在全国极为稀少的姓氏,如:葸、阴、花、他、院、亢、席、弓、麻、母、滑、麦、员、银、运、巴、香、郗、火、米、冉、胥、哈、沙、查、邸、宫、缑、蔺、廉、骆、颜、游、鲜、厍、相、索、明、负、雒、铁、墨、第五、伯、仇、臧、郎、米、应、者、师、党等在武威都可以找到。连我这个“车”姓,也有好几家。可以说这里涵盖了中国汉族的姓氏大全。这说明,此地历史上曾是人口流动性很强,外来不同地区人口不断迁徙、聚集的地方。
      二是发现民勤县城距离武威城区虽不足百公里,历史上也一直隶属武威行政管辖,但是从说话的方言来讲,却辨不出“武威味”,民勤方言与其周边的凉州区以及古浪、金昌、永昌等地方方言,都相去甚远,似乎很难找到相同点。这又说明什么?说明现代民勤人口的先祖大多来自较为遥远的他乡,而非与周边人口的自然分化与融和。
      从《民勤三槐王氏宗谱》的情况来看,正是验证了我上述的观点。
      中国人的姓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也是国人基因传承的一个图谱,它清晰地反映出从远古部落到诸侯割据,再从封建宗室到现今社会的血脉沿革,故历史人口不断变化、迁徙、融和、分流,也依然可以找到不同姓氏的人们大致的脉络和根源。
      修家谱的作用是如本书《序》中所言:上敬祖宗,下聚族人,光昭后代,勖勉来者。但是从现代人类学的观点看,它也有助于人类遗传学的研究,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可信的历史线索和印证。
      民勤现有人口30余万。但近百多年来散布于全国各地(主要是西北五省区)的民勤人口可能大大高于这个数。故民勤当地有“天下有民勤人,而民勤无天下人”之说法。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各个不同时代,都有数量不同的外地人口迁入民勤,成为民勤人。而到了近代,情况则发生了相反的变化,由于逐渐进入工业社会,由于河西走廊作为商贸通道的变更,也由于生态的恶化,生于斯,长于斯,故而吃苦耐劳聪奋甚于他人的民勤人,开始不断地走向外地。
      如今,打工、求学、做生意的民勤人,每年都一批批地走出民勤,去寻找和创造新的生活。而留在当地的民勤人,则依然是吃苦耐劳精神不变。2007年和2008年,分别来到民勤视察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他们看到民勤的老百姓在当地的治沙丘陵上,用双手置下的一望无际的麦草压沙网格时,经历过无数世面的国家领导人,也不禁惊讶、感慨、感叹!领导人的眼圈里满含着动情的泪花,多么勤奋的民勤人民呀!
      前些年,温家宝总理曾批示:“决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此后,民勤人和武威全市人民一道,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治理石羊河流域的行动。目前,这种治理已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国内学界研究民勤者渐多,尤以研究生态变迁者为甚,但窃以为,要研究民勤,不能仅限于生态本身,因为生态之于人类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人与自然还有一个互动的态势和效应,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研究人口的变迁,也是研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勤三槐王氏宗谱》的修订,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内部的事情了,其意义也远远超出了续修宗谱本身。
      谨以上述的话,勉为其跋。

                                                 2011年1月12日 
     
      (来自新浪网博客《安宁的酒宴》作者武威一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