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11870|回复: 0

    群策群力譯“毛選”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7 16: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0年2月,徐永煐由上海外事處調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參事室。3月,因外交部組織聯合國代表團,徐永煐應召赴京。隨即“周恩來、李克農先後通知主持譯《毛澤東選集》,當即著手籌備。”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英譯毛選委員會成立,徐永煐任主任。英譯“毛選”是一項嚴肅重大的政治任務,其領導者既要有長期革命鬥爭的實踐經驗,又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扎實的英語功底,這些,徐永煐都是具備的。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為加強國際宣傳,中共中央南方局已開始著手組織毛澤東等領導人著作的翻譯。與俄、日等文種相比,英文翻譯是動手最早的。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南方局和美共中國局建立了更直接的聯係。由于當時國內環境不理想,故準備拿到美國翻譯。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共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在董老指導下,徐永煐等參加了美共重建的工作,並主持建立了中共在美工作領導小組。據1941年受中共南方局之命到美的徐鳴回憶:當時“董必武曾交給永煐一批毛澤東著作,讓中國局組織翻譯審訂。開始永煐和唐明照翻了一部分,後來因為忙,永煐問我能不能另外找到合適的人。我提出浦壽昌,永煐同意,所以這件事就讓浦壽昌負責了。”每禮拜五晚飯後,中共在美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徐永煐、唐明照、徐鳴、楊剛(時為《大公報》記者) 、賴亞力(時為馮玉祥秘書)都要在徐永煐家召開會議,商談包括翻譯“毛選”在內的各項工作,一直到1946年10月徐永煐回國。1948年陳翰笙來到美國,帶來第二批“毛選”譯稿。此時,由于國內形勢好轉,大家都想早點回國,翻譯工作也受到影響,“毛選”譯稿後由浦壽昌帶回國內。
      英譯毛選委員會成立後,陸續參加該委員會的委員既有金岳霖、錢鐘書、王佐良、鄭儒箴等名流學者,也有唐明照、浦壽昌、章漢夫、冀朝鼎等黨內幹部。前者多承擔翻譯,後者在工余審稿。辦公地點在北京西城堂子胡同,秘書為鄒斯履。1951年7月,英譯委員會改名中宣部英譯室,至1953年底完成任務後撤銷。
      在英譯“毛選”過程中,徐永煐最倚重的人是金岳霖。金比徐年長6歲,1911年進清華學堂,後赴美留學。回國後創辦清華大學哲學係。在翻譯《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著作時,每遇大的疑難,往往請金岳霖最後定奪。“毛選”英譯,和徐永煐?共事最久的是錢鐘書。錢小徐永煐8歲,時任清華大學外文係教授。徐永煐與錢鐘書相識于“毛選”英譯工作時期,兩人互相欣賞,切磋學問,成為莫逆之交。年逾九旬的楊絳先生最近回憶:在毛澤東一篇原稿裏,有孫悟空鑽進牛魔王肚子的話,錢鐘書指出此話有誤:孫悟空鑽的是鐵扇公主的肚子。胡喬木為此調來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查證,果然如此。楊絳笑道:“錢鐘書這個人很狂,敢說毛主席錯了。”“毛選”英譯工作中的反復修改給楊絳留下深刻印象。她說:“希臘荷馬史詩中的奧第修斯在外流浪十年,他的老婆是很美的人。人家追求她,她就以給公公織衣服來拖延。早上織,晚上拆。翻譯“毛選”就好像是織衣服。”的確,徐永煐等當年開始譯“毛選”時,“毛選”中文本剛剛著手編輯——《毛澤東選集》中文版的1—3卷,是在1951年—1953年期間,每年出一卷,與“毛選”英譯進度大體同步。中文原稿反復改動給英文翻譯帶來的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1954年初,英譯“毛選”前三卷完成。中宣部遵照中央指示,把它交給了英國共產黨中央。1954年,三卷英文版《毛澤東選集》(國外版)由 Lawrance & Wishart出版社在英國倫敦出版。
      1960年春夏之交,“毛選”中文版第四卷出版。時值徐永煐大病初愈,挂外交部顧問銜半休,乃再次受命,于該年夏天出來主持“英譯”毛選第四卷工作。此次參加英譯工作的有程鎮球、鄭儒箴、楊承芳、陳龍、吳景榮、方鉅成、于寶榘、趙一鶴等。為譯稿潤色的有錢鐘書及外國友人馬尼婭與柯弗蘭等。以上人員集中在北京萬壽路十八所,用半年時間便完成了“毛選”第四卷英譯的初定稿。然而,徐永煐的身體又垮了。其後,中央指定章漢夫組織審改和定稿工作。章漢夫時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脫不開身,轉請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孟用潛主持審定。參加定稿的有:孟用潛、徐永煐、冀朝鼎、唐明照、錢鐘書、裘克安、程鎮球以及美國友人柯弗蘭·愛德樂、愛潑斯坦和李敦白,工作地點在東交民巷15號賓館。徐永煐因病只參加過幾次討論。1961年春夏之交,“毛選”第四卷(國內版)譯文全部完成,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發行。
      英譯“毛選”第四卷告一段落,檢查發現已出版的英譯“毛選”1—3卷裏有很多地方不確切,于是1961年又開始由孟用潛主持修訂前3卷譯稿,這一工作進行到1965年完成——此前不久,徐永煐因腦溢血後遺症,已半身癱瘓。這一時期翻譯和定稿主要人員有些變動,有些負責同志如冀朝鼎、唐明照等因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退出,有的人則出國了。新增加的定稿組成員有錢鐘書和吳文燾。此外,新華社外國專家夏庇若也開始參加定稿組的討論。1965年,英文《毛澤東選集》(國內版)1—3卷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選集》英譯本的翻譯出版,是五六十年代中國譯界一大盛事,其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極其深遠。其間,徐永煐既是翻譯者,更是組織者,這種雙重身份需要他既善于發現翻譯人才,組織起一支精幹高效的翻譯隊伍,遇到問題又能夠拿出具體解決辦法,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意見。由于參加者均為中國譯界一流專家,在工作中認真負責,精誠合作,加之隊伍能夠保持相對穩定,並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連續性,使譯本質量得到保證。除俄文本外,其他語種的“毛選”翻譯都參考了英文本。然而,這質量卻來之不易。為了使英譯文字達到準確、傳神,專家們嘔心瀝血。由于“毛選”英譯本的主要對象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讀者,所以,在翻譯時譯者要盡量照顧到他們的閱讀習慣和民族心理。例如在“毛選”中,“走狗”這個詞出現率是非常高的,起初直譯作“跟著跑的狗”,但英共的人接受不了。他們認為,狗在西方是非常可愛的,你想,一個英姿勃勃的獵人,騎在駿馬上飛奔,兩條品種純正的獵犬跟著迅跑,那個形象是很美的。後經反復斟酌,改譯成Lackey,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中世紀封建領主坐著挺漂亮的馬車出去時,站在馬車邊上,穿著豪華制服的那個奴才。周恩來曾說,他認識的中國人,英文最好的有“兩個半”:“半個”是宋慶齡,因為中文差些;“兩個”裏一個是徐永煐,另一個有說陳翰笙,有說冀朝鼎的。
      “毛選”英譯本的完成,凝聚了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翻譯家的智能和心血。他們在翻譯過程中,積累起的許多寶貴經驗,至今對我們的翻譯工作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有删节。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