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959|回复: 0

    清末农民起义军捻军的20万骑兵是从何而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清末农民起义,除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外,还不得不提起另一只义军——捻军,捻军早期尚未壮大时,曾普遍被称为“捻子”,原为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捻子最早只是一些吃大户的起义农民而已,出则为捻,散则归农,说白了,穷了,缺东西了大家就组团到外面去抢,抢够了就一窝蜂的解散回去继续当农民,太平天国时期,捻子逐渐壮大,开始由分散走向合并,慢慢转化为一支军队,从捻子成为捻军,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捻军已成为仅次于太平军的重要农民起义武装,也是继太平天国后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力量。
      捻军能够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甚至是失败后还能纵横中原战场多年,以致两次逼近北京,除了太平军吸引了清军很大力量之外,捻军自身还具备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机动性,凭借着快速的机动性,出其不意的以优势兵力吃掉清军的一部,在迅速撤走,不给清军大部队以围歼的机会,这是捻军对付清军的一项重要法宝。而要具备着一个特点,就必须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兵种——骑兵,在后期,捻军以“易步为骑”为组军方针,组成了一支在近二十万左右的骑兵部队,这在中国的农民起义历史上是着实罕见的,“捻子马队奔驰,足足有二十里不断。”这是当时旁人的记载,也许夸张了点,但足可以说明捻军骑兵的势大,凭借着这支强大的机动队伍,在数年的时间里,捻军纵横驰骋于苏、鲁、豫、皖、鄂等数省,就连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占尽便宜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也在对付捻军的战斗中连连吃亏,当然,表面上的连连胜利掩盖不住农民起义军所具有的种种弊端,最后由于捻军内部组织松散、思想决策失误等多方面因素,捻军起义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不过,本文不是讨论捻军为何失败)。
      在这里就不得不有一个疑问,作为一支没有完善补充保证的农民军,捻军靠什么组成了这样庞大的骑兵军团?坐骑究竟从何而来?
      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里,起义军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这很正常,但像捻军一样拥有如此数目庞大的骑兵武装这还是相当罕见的。
      1、捻军起义人员自备
      这是早期捻军的骑兵组成方式,倒有点类似于当年的满洲八旗,起义人员战时武器马匹自备,像西北的捻子很多都是牧民出身,有马也是很正常的,而其他地区的捻子,也就是普通农民,一些家庭拥有少量的马匹坐骑也是很正常,但这种方式只能组成一小部分的骑兵,作战时仍以步军为主。
      2、战场缴获与民间征集
      这是捻军骑兵坐骑的主要组成方式之一,尽管捻军拥有很多经常活动的区域,但始终缺乏建立稳定根据地的思想,雉河集等战役过后,淮北等根据地相继丢失,后期的捻军开始以流动作战与清廷实施抗衡,为了避免被清军包围歼灭,快速的机动转移逐渐成为了捻军的重要技能,确切的说已经成为了捻军生存在必备绝技,因此,捻军每到一地,都会特别着重于收集马匹等牲畜,壮大骑兵队伍,此外,战场缴获也是捻军马匹的重要来源,例如,1865年的高楼寨之战,捻军一次性就歼灭僧格林沁加他的蒙古马队共计7000之多,缴获骡马等牲畜近万。在重创清军的同时亦扩大了自身的骑兵队伍。
      3、其他牲畜充数
      意思就是说捻军骑兵的坐骑除了真正的战马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骡子和驴,这也是捻军骑兵的主要坐骑之一,不过一般配备于步兵部队,意在减少步兵数量,从总体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行进时步兵常常骑骡驴等赴阵,进入战场后再下来实施步战,一方面提高了捻军的快速打击能力,同时步骑配合,也提高了捻军的整体作战水平。
      不过除此以外捻军还有哪些方式来壮大自己的骑兵队伍呢?光是以上三点恐怕不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有少量修改。在此,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