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1 0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禹九中将
王禹九(1902-1939),浙江省黄岩县宁溪镇王家店人,出身贫苦。毕业于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任排、连、营长,团副,参谋主任等职。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师587团上校团长,第79军少将参谋处处长。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牺牲后追晋为陆军中将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四、五月,书记官丁保良、军需主任郝守隆等为章乃器所组织的上海救国会募捐,被人告发为“共党分子”,郝守隆被处决,丁保良被判刑,自己则被撤职。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八·一三”日军侵犯上海,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师587团上校团长团长,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写遗嘱于妻子:“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淞沪会战3个月,屡建战功。11月上海失守,所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1938年升任第79军少将参谋处处长(丁保良任军部书记),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1939年3月20日,第79军参加南昌会战,日军在200门大炮掩护下,强渡修水。激战3天,第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
1939年3月27日晨,率仅存特务连为军部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多处中弹,于下午牺牲,时年仅37岁。3月28日夜,丁保良等抬遗体突围后,安葬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中将衔。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凌云中将
王凌云(1899.9.27-1968),原名王仙举,字仙峰,河南省伊川县人。行伍出身。先后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第三期、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毕业。云南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整编第9师师长,胶东兵团中司令官,第13绥靖区司令官,河南第1路挺进军总指挥,豫陕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总指挥,豫陕川鄂四省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1917年投入直军当兵。
大革命时期,1924年12月改投北洋陆军第35师第1混成旅第1团当马弁。1925年被师长憨玉琨提升为上尉副官。旋又升任第35师第1混成旅卫队营少校营长。1926年4月卫队营改编为陕潼护军使署第9混成旅第1团2营,任少校营长。1927年6月混9旅改编为伊阳城防总队后任第3队队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7月升任总队长。1930年5月伊阳城防总队扩编为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县剿匪司令部,任司令。7月剿匪司令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0路军32军第3师(师辖三团),任少将师长。12月第3师缩编为第75师225旅(旅辖两团),降任少将旅长。1931年2月第225旅改称第20路军特务旅,仍任少将旅长。1932年4月特务旅改称第76师227旅(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936年2月3日叙授陆军少将衔。1937年1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受训。3月毕业返部。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21日升任第76师(师辖两旅)中将师长。1942年1月升任第2军中将副军长兼第76师师长。6月25日升任第2军(辖第9师、第76师、新编第33师)中将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3月第2军整编为第9师(辖整编第9旅、整编第76旅、整编预备第2旅),任中将师长。7月升任云南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兼整编第9师师长。1947年11月调任胶东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2月升任第13绥靖区(辖整编第9师、整编第15师)中将司令官。
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1949年3月调任河南第1路挺进军总指挥官。11月挺进军改称豫陕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旋又改称豫陕川鄂四省边区挺进军总指挥,任总指挥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在重庆向解放军投降。1961年12月25日特赦释放后定居北京。1963年移居河南开封后出任河南政协秘书处专员。
1968年夏因在文革中遭到冲击而离家出走,时年69岁,从此失踪。
王家烈中将
王家烈(1893.5.27-1966.8),字绍武,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小水乡人。1911年毕业于桐梓高等小学堂,家贫辍学,于松坎至遵义间以背盐为生。1912年去遵义,在遵义县境教私塾。贵州陆军模范营、贵州讲武学校毕业。黔军第2师师长,湘黔边区“剿匪”司令,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民政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1914年8月在遵义入伍,编入贵州省防国民军,后改称黔军。历任列兵、上等兵、下士、副班长、少尉排长、中尉排长、司务长等职。其间随队参加护国战争,战于川东、川南,“协守皇城”。后入湘参加护法战争。1915年先后入贵州陆军模范营和贵州讲武学校学习。1920年毕业返黔后,升任周西成营8连连长。1922年任营长、团长。1923年任旅长。
大革命时期,1926年3月任黔军第2师师长,1927年4月后率部入湘,驻沅陵,后退驻桐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春由第9路军总指挥周西成保荐任前敌总指挥,驻綦江、东溪一带。夏川战争发生,被委任援川前敌总指挥,奉蒋介石令援川。10月以第25军前线主要指挥官率部与李黔东部混战,致李黔东失利,自己亦负重伤。1929年任第25军副军长。同年冬蒋介石任命为“讨逆指挥官”,令其开赴黔边牵制桂系。1930年7月蒋介石命为湘黔边区“剿匪”司令,率部入湘西“会剿”红军。1931年“清剿”张云逸、李明瑞部红军,获蒋介石奖励大批枪械,实力大增。1932年2月蒋介石任命为第25军军长,2月26日任贵州省政府代理主席。3月30日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1934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军事行动渐及湘黔境,蒋介石策划并严令“会剿”红军。1935年3月李仲公奉蒋介石派,迫其选择军政中之一项。4月6日被迫通电请辞贵州省主席职务。4月9日蒋任命为第2路追剿军总指挥。1936年1月23日被授予陆军中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8月任第20军团副军团长,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1942年任军政部参事。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何应钦迫其辞去军职。1946年9月6日复叙为陆军中将。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7月谷正伦任命为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1月中旬返新站小水老家闲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派员专程从小水迎送其到贵阳。1950年6月到重庆参加西南军政委员会学习。7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在人民政府感召下,由怀疑观望转变为拥护共产党领导。在土改中将贵阳的“虎门别墅”私宅卖掉,以偿还在旧社会对农民欠下的剥削债。1954年起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5年当选贵州省政协副主席。1956年被吸收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1958年当选民革贵州省委委员。关心贵州建设和人民生活,不顾重病对大跃进造成的“遵义事件”进行批评,认为把粮食调光农民不能安心搞生产,才得了浮肿病。并提醒当局说:“农村太整得恼火了”。惜其善意的批评建议,反受到极左路线下的不公正待遇。同时还努力工作,以亲身经历和所知贵州史事,撰写成大量宝贵史料文章,供给历史学界研究。
1966年8月因病在贵阳去世,终年73岁。
王敬久中将
王敬久(1902-1964.6.20),乳名王质彬,字又平,江苏省丰县宋楼葛芭草集人。少就读私立徐州江北中学,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第37军团军团长兼第25军军长,第32集团军司令长官,第2兵团司令官,第10集团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大革命时期,1924年春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21师36团营长、团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后任第2师第9团团长,第1军补充旅旅长、第4旅旅长。1931年底任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军第1师副师长,协同第19路军蔡挺楷、蒋光鼐部对日作战。中央警卫军第1师改编为87师后,升任师长。率部由昆山、常熟一带移住南京城内三牌楼,担任蒋介石的警卫。1933年参加江西“围剿”作战,任北路军第2纵队指挥官兼第87师师长,第12绥靖区(驻福建)司令官。1935年4月授予陆军少将衔。1936年春兼任江苏省高中学生集训总队总队长。同年10月授予陆军中将衔。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兼87师师长,第37军团军团长兼第25军军长,第32集团军副总司令,率部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4年冬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受训。1945年底起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2兵团司令官。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2兵团司令官,第10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汉地区日本受降。1947年春率部移往兖州,指挥吴化文与杨干才的部队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对峙,5月孟良崮战役失利后被撤职。1949年1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第1训练处中将处长,第1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7月由厦门逃到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台湾三军大学教授。晚年生活贫困,精神抑郁,依靠当年的部下刘安祺、黄杰等人的资助勉强度日。数度要求工作,却被蒋经国从中作梗而末能得到安排。
1964年6月20日因患肺结核病在台南市小东路军医第4总院去世,终年62岁。著有《五十述怀》、《抗战八年回忆》等。
王揖唐中将(北京国民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
王揖唐(1877-1948.9.10),原名王志洋、王赓,字慎吾,号一堂、逸塘,安徽省合肥县人。清·东三省督练处参议,吉林兵备分处总办;北京国民政府吉林巡按使,北京国民政府内务部总长,众议院议长,安徽省省长兼军务督办;伪华北临时政府内务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伪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北京国民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
晚清时期,早年继承父业,以教书为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进士,被授予兵部主事。光绪三十年(1904年)10月得军机大臣徐世昌推荐,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回国,历任东三省督练处参议,吉林兵备分处总办,北洋新军陆军协统等职。
民主革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怀疑参加革命遭通缉,只身逃到北京。1912年投靠袁世凯,任大总统府秘书。1913年袁世凯召集国会,被定为参议院议员。1914年1月任约法会议议员,为袁世凯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鼓噪呐喊。5月根据“袁氏约法”成立资政院,任资政院资政。9月任吉林巡按使,7个月后郁郁而归,极力筹划袁世凯称帝,被封其为一等男爵,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16年3月以同乡关系投靠段祺瑞,任为内务总长。1917年7月回安徽省操纵选举。1918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1919年2月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召开。北方总代表朱启钤独断专行,引起安福系不满被迫辞职。由其接任,引起南北两方的反对,接着广东护法军政府也通电反对。在一片反对声中到上海四出活动,收买舆论。1922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战败,段祺瑞跨台,直系通缉皖系要人,匆匆离沪逃往日本。
大革命时期,1924年春回国。10月段祺瑞任北京临时执政府执政,入段祺瑞幕中谋划大计。11月24日通电取消安福俱乐部,申称“过去之国会与政团,情势既已推移,自当除旧布新,别筹途辙。”28日任安徽省省长兼军务督办。遭倪嗣冲地方军阀强烈抵制,不足半年被迫返京,后闲居天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后历任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周旋于日蒋之间。一方面奉蒋介石旨意,协助活动段祺瑞南下上海,使日本人欲以段、陈(炯明)建立伪华北政府的企图落空;另一方面与日本关东军旅团长佐藤三郎经常秘密接触,还参加了由日本人为制造“华北国”而支持成立的汉奸组织“正义社”,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中的亲日派代表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公开投敌,与王克敏等人在北京饭店设立“政府筹备处”,积极筹划日伪政权。12月14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赈济部总长。1938年改任内政部总长兼任赈务、防疫委员会的委员长。1940年3月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0年6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内务署督办。先后两次去日本拜见天皇裕仁,奉献大批中国名贵古玩书画以示忠顺;成立“华北防共委员会”和“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自任委员长。任期内搞了5次强化治安运动,屠杀了无数爱国志士和无辜百姓,抓捕大量民工供日军役使;并开发矿藏、强征粮食,竭尽华北物力以支援日本的侵华战争。在日本侵占的8年中,贪污暴敛,兑藏黄金,广置房产。1943年2月9日日本侵略者将其免职,改任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日本寇投降后,托病住院,企图脱卸汉奸罪责。1946年春被河北高等法院逮捕入狱立案审理。每次开庭均以病势沉重为由,被人抬上法庭,闭目不答。以一法官曾任华北政务委员会伪职,拒绝“以小汉奸而审大汉奸”,迫使法院改派法官重新审理。河北高等法院根据事实依法判处其死刑时,两次申请复判。拖延了两年多。1948年9月经民国政府最高法院最后复判,仍判处死刑。
1948年9月10日终被处决,在北京姚家井第一监狱中身中数弹而亡,时年71岁。遗著有《东游记略》、《上海租界问题》、《逸塘诗存》、《世界最新之宪法》、《今传是楼诗话》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