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947|回复: 0

    王姓入皖传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7 17: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姓入皖传奇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在安徽,王氏分支遍布各地,也流传着很多关于王氏祖先的故事和传说。记者就此采访了王氏三槐堂的支系槐荫堂的后人。
            王氏三槐堂的来历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专喜扶危济困,行善积德,救人利世。他在院中栽了三棵槐树说道:“吾子孙必为三公,这三棵树就是个标帜呢。”这就是王氏三槐堂,他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旦。自幼就沉默好学,果然做到三公,就是有名的王文正公。王旦做了十几年宰相,家里却没有钱,到了病重将死,皇帝赐他五千两银子,他还不受。及至皇帝二次使人抬了银子送去,他已死了。临死,命人剃去头发,现作僧相,以僧服大殓。他平时孝父母,敬兄嫂,爱弟妹,衣服饮食都很俭朴,行善积德,就是家人故意拿坏的东西给他吃,他也不生气。
            因避战乱逃至安徽
            槐荫堂的一世祖名为王荫槐,本为江西人,原居住在江西省的瓦砾坝(今江西省鄱阳县的西岭村)。王荫槐世代耕地为生,在此地清贫度日,没想到因为一场战乱,他携三子辗转颠簸异地。原来,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强敌,那就是陈友谅。经过几次战斗,陈友谅大伤元气,同时,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仇。过了几年,陈友谅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后来陈友谅战败,他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大战”。无论双方何人取胜,它都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求生存,很多人不得不舍弃家园,背井离乡。王荫槐也是其中的一员。因为战乱,他们吃尽了苦头,所以王荫槐来到安徽后,当时的安徽不是战略要地,比江西的战局要好得多,他便选择了安徽作为定居地,带着继宗、继志、继先三个儿子迁到了当时的合肥县东乡时雍门外(即现在的小东门一带)。
            三子破锣各分离
            逃到合肥以后,他们父子生活艰难,日子难以为继。王荫槐思索再三,决定让三个儿子各自谋生。一天,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子们很孝顺,虽有不舍,但也知道真实情况确如父亲所说,便遵从了父亲的嘱咐。王荫槐虽然让几个儿子各奔东西,但他也非常希望以后有机会,一家人还会团聚在一起。他便拿来了一个破旧的铜锣,把它一分为三,交给兄弟三人各执一块,让他们今后团聚时把三块铜锣重新拼起来。这个传说在槐荫堂的族谱里都有记载,也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把他们父子最先在安徽居住的地方称为“圆锣王村”(位于今包河区内)。谁知,王荫槐的三个儿子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能团聚在一起。长子王继宗迁到了肥西六十墩,次子王继志留在父亲身边,在圆锣王村落户扎根,小儿子迁到了合肥的南门,他的后代现分布在肥西上派、丰乐、庐江、长丰等地。后来,王荫槐的子孙们为弥补祖宗生前无法团聚的遗憾,他们把王荫槐及三个儿子的坟地迁到了圆锣王村,埋在了同一块地方。
            (张亚琴 胡作法/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