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的王氏“家谱”
乘马岗区有两个小山村,一个叫项家冲,一个叫石槽冲,两村紧密相连,并没有自然的分界,面积总共不过2000平方米,上面散落着十多户人家,全姓一个“王”字,归一个家族。这里山川灵秀,地灵人杰,在鄂豫皖革命斗争史上演出了一幕幕英勇的活剧。这里诞生了麻城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培育出50多名红军战士,其中35位英勇地倒在革命征途的血泊中。寥寥的幸存者中,有的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大将(王树声),有的成了上将(王宏坤),有的成了共和国卫生部门领导(王恩厚),有的成了祖国大型钢铁基地组织建设者(王宏清)。他们全是这王氏家族的兄弟或叔侄。在这个家族中王宏坤是大房的,王恩厚是属二房的,王树声是三房的,王宏坤、王树声是一辈的,属“宏”字辈(王树声原名宏信),王恩厚低一辈,称树声、宏坤及宏坤胞弟宏清为叔叔。
这个村、这个家族与麻城革命有很深的渊源。麻城县早期的革命领导人差不多都与这个家族有关系。早在1922年,三房的王宏文(王幼安)在武汉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接受了马列主义,由导师董必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回麻城出任高等小学校长,在学校里,秘密组织了一个马列主义研究小组,教育和引导了蔡济璜、刘文蔚、徐其虚、桂步蟾、王友勋和堂弟王树声等一批青年学生学习革命道理,探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些学生后来多成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领导者、开创者。
这个家族,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积极性和主动性。1926年春,在武汉上学的徐其虚、桂步蟾等回到麻城,首先发展了王树声入党,王树声根据党的指示,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组织了乘马岗区农会。王氏家族就是这样,不是参加农会,搞农运,就是后来的参加红军。搞武装斗争,也决不是少数人的事,而都是“全民皆兵”、“全族参战”。如二房的王恩厚就是随着他的本房的三个叔祖父、两个姑妈、四个叔叔一起参加红军的;大房的王宏坤是同父亲、叔叔和本房的六个兄弟参加的,其中有两个弟弟还未成年;而王树声的三房更彻底,兄弟姐妹妯娌一共13人全部参加革命。由于这个家族的主要成员参加革命早,斗争坚决,经受了各种锻炼和考验,进步很快,所以,很多人成了革命队伍的骨干,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了中、低级指挥员,如宏文、宏学、宏儒、宏忠、宏恕、宏义、宏胜、宏应等;有的逐步成长为高级领导,如1932年红军主力四个师转移离开鄂豫皖苏区时,四个师长就有王树声、王宏坤两兄弟。
早期的革命领导者王宏文、王树声,不仅发动王家本族人革命,而且还发动王家的诸亲六族革命,在革命酝酿发动阶段,活动处于秘密的状态时,王树声就奔走于马家凹他堂二姐夫马有雷家,在革命真理的感召下,马有雷这个大地主的少爷和他弟弟马有超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振臂一呼,领着农友们分也自家全部家财,自己搬到项家冲王家居住。王树声的妻兄胡静山,本身也是地主家的少爷,同王树声并肩参加革命。由于他革命立场坚定,工作态度积极,被农友们推为区农会主席。像这样发动组织起来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如王树声三房的亲戚有董家、胡家、徐家、桂家;王恩厚二房的亲戚有罗先武、赵子忠、赵丙伦、龚家、刘初贵、马有武、孟昌厚、邹姑爹等;王宏坤大房亲戚有傅家、李家、雷家、刘家等。这些亲戚也像王家一样,绝大部分成员参加了革命斗争,参加了红军,其中不少人成了红军中的革命骨干,王树声表兄弟徐子清、徐其虚还成了商南起义和工农红军领导人。有的成了当时和后来的基层领导人,如胡静山、马有雷、马有超、赵子忠、刘吉祥等。在艰苦的斗争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志牺牲了,他们死得很悲壮。现在健在的有肖永正(河北军区副司令)、肖永汉(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和不久前去世的赵丙伦(河南军区司令员)等同志。
这个家族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1926年冬,农民运动的烈火烧得土豪劣绅坐卧不宁,有的蠢蠢欲动,有的铤而走险。反动的恶霸地主丁枕鱼,无恶不作,是麻城北乡的一只虎,他猖狂地向农会进攻,捣毁了农会办公室,并扬言要与农会斗争到底。然而他又是王家的亲戚,王宏文、王树声奶奶的亲兄弟,农友们碍着王树声的面子,拿不定主意。这实在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不论是对刚刚兴起的农民运动,还是王树声本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王树声脸色一正,一拳头捶在桌子上,“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谁反对农会,哪怕是我的亲娘老子,我也要跟他斗!”丁枕鱼就这样被捉拿、关押,后被砍头示众。还有丁家岗的地主“狗老八”是王树声的亲舅舅,也被捉拿归案。另外,王树声的几个亲表兄弟,是坚决反对农会的死硬分子,也被处决了。
随着斗争的深入,落到这个家族头上的考验更加严峻。然而,历史证明了不论是艰难困苦,还是流血牺牲都不能阻挡这个家族革命的脚步。1927年12月初,为准备麻城暴动,王宏文到宋埠搞到一批枪支,搬运过程中,由于叛徒出卖,王宏文被捕。在宋埠监狱中,他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马列思潮沁脑骸,军阀凶残攫我来,世界工农全秉政,甘心直上断头台!”1928年2月英勇就义。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战死在沙场上,王宏坤一房的兄弟六人参军,牺牲了四个,其中有两个亲弟弟。王恩厚一房的三个参加红军的叔祖父全部战死,十个当红军的叔父、姑奶奶、姑妈、奶奶,八个战死。王树声一房的更惨,他兄弟、姊妹、妯娌共13人参加革命,七年后的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时只剩他一人(宏文、宏忠、宏恕、宏儒、娇玉、春玉、宏忠妻牺牲,宏学、宏义、桂玉、宏恕妻、松乔在张国焘肃反时被杀害)。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进行的大规模肃反,给这个家族革命史上抹上了悲哀的阴影。王树声的二哥曾参加过攻克黄安城和木兰山游击战争,王宏文胞弟王宏学曾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员、麻城县委书记、独立团团长,被张国焘诬为“反革命”错杀;王树声的弟弟、麻城团县委负责人,13岁时在活捉丁枕全战斗中英勇无比,以至一条胳膊受伤残废的王宏义,也被诬为“反革命”错杀;还有桂玉、宏恕妻、宏文15岁的大儿子松乔都先后被扣上“反革命”帽子杀害了。这五人,分别是王树声的哥哥、弟弟、妹妹、嫂嫂和侄子。王树声对他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也救不了他们。他用极大的毅力忍受着深切的悲痛和愤懑,含着眼泪领兵东征西战,开创苏区,保卫苏区,以光辉的革命实践来表明他对党对革命事业的高度忠诚。
1932年10月,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这个家族到了极端困难的时期。此时,族中的青壮年,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只有老弱病残和孩子。房子烧光了,田地被没收了,敌人经常来“清剿”,有人被杀,有人被抢走,有人饿死。然而这个家族的人有着超常的意志和毅力。为了保护烈士遗孤,王恩厚的祖父王泽济、奶奶董氏,被敌人用开水烫,棍子打,摧残致死。11岁的妹妹大毛被敌人抢去下落不明,二婶杨士华病饿死在路旁。父亲王宏开带继母和两个不满10岁的妹妹跑出匪区家乡,到麻城以南露宿树下,以讨饭为生达两年之久。刘七奶奶拖着伤病的身体去讨饭,带三毛和秀珍就是这样活过来的。1934年大年三十,身为红四军军长的王宏坤在为保卫川陕苏区而浴血奋战,可是他年迈母亲却在家乡的炕铺上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她已经四天不进水米,终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她念叨着儿子的名字,然而她又嘱咐一定不要让儿子知道,免得分了他的心。这个家族的人性格极为刚烈,宁折不弯。王恩厚的未婚妻和母亲在讨饭中遇到敌人,为了不受污辱,娘儿俩双双投塘自尽。在这个家族里,只要还剩一个人,革命就不会完,斗争就不会止。王恩厚的父亲王宏开在得知红二十五军的一批伤病员需要留下掩护治疗时,他一下接收了20多人。当正被敌人追捕的党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来到村里,他毅然果断地掩护他们,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安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任务后,主力转移了,留下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大别山的斗争一度变残酷了。这时,有两名干部刘吉祥和郑重有病,带警卫员杨殿坤留在毛家湾王宏开家隐藏。一天,被坏人告密,敌人包围了毛家湾,杨殿坤与敌人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掩护刘吉祥、郑重突围。敌人血洗王家,宏开老人被抓走,以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被他藏起来的共党头子,他被折磨了三天,抬起头来还是那句话,“你说在我家,你们去搜吧。”就再也不开口了。这时,刘七奶奶也留下一名伤员在她家隐藏、养伤,直到伤好后才离开。
考验是严峻的,创伤是深刻的。革命前,王氏本家有15户,后来只剩很不齐全的6户,9户消失了。王氏亲戚诸族的损失也并不比王氏家族小,很多户都续烟无人了。如马家、董家、胡家、龚家、刘家、徐家、桂家等。王氏家族还算幸运,九死一生之生,终于挺下来了。
王氏家族在麻城革命和鄂豫皖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她的贡献,人民将牢记,她光荣的革命传统,人民将永远珍视和继承。(文/夏宇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