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087|回复: 0

    鲜为人知的“红军青年冲锋季”。(李 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12: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3年,时任总政青年部部长的萧华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都在会议上作了形势报告。报告强调,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是红军青年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报告精神,萧华提出了开展“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的建议,经总政治部采纳后,随即在中央苏区红军中展开。
      作为中央苏区红军首次开展的大规模青年竞赛,“冲锋季”的口号和要求是“四不五要三努力”(四不:不生病、不掉队、不怕苦、不犯纪律;五要:每人要识三百字、要团结友爱、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要搞好军民关系、要讲究卫生;三努力: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提高军事本领、努力提高文化水平)为了做到“不生病”“不掉队”这两项,部队还制定了不喝生水、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辣椒的具体规定。为什么要规定“不吃辣椒”呢?原来,红军战士大多是南方人,爱吃辣椒。但多吃辣椒,易患肠炎和肛门炎。长途行军,肚子痛,肛门也痛,一步一擦,实为苦痛。为了在行军途中不掉队,就不能吃辣椒。
      “冲锋季”的竞赛活动,大都靠“飞行集会”来布置和检查落实。具体做法是:紧急集合,突然行动。单位首长把大家集合起来,简短而明确地布置一两项工作。到了限定的时间,再把大家集合起来,当场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活动。时任某师师长的陈光就曾集合全师,突击检查卫生和伪装两项工作,并在团与团之间开展竞赛。大家坐在开阔地上,陈光下令脱帽,顿时,每个人露出了剃得光光的头。然后,他又下令检查其他卫生项目。检查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扫视那洗得一干二净的手和脸,记下了成绩。这时,陈光又命令:“戴上伪装!”刹那间,一片葱绿的草丛和树枝,掩盖了人和装具,达到了实战中防空袭的要求。
      除了这种大规模的突击检查,红军们还以团、营、连为单位,进行军事体育、花枪表演、劈刺动作、投手榴弹等多项目的比赛。由此,部队军政素质一天天地提高,战斗力也大大加强了。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这次“青年冲锋季”的竞赛活动功不可没。
      红军战士大多是穷苦出身,文化水平很低,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写家信、看作战图了。“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要求每人识300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人的情况不同,识字的方法也不一样。行军时,有的把写有生字的牌子插在前边同志的背包上,边走边认;有的利用途中休息时间,以石子、木棍当笔,大地为纸,互帮互学。日常接触的用具用品、连队每个同志的名字、行军经过的村名地名,还有每天一换的夜间口令,都是大家“攻克”的目标。
      经过3个月的突击攻关,大多数同志都完成了识字任务。不少同志还学会了写信写日记。直到50年后,很多老将军每每谈起此事,都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些大老粗,后来能担负起党交给的重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红军青年冲锋季’逼出了学文化的兴趣。”
      当年5月底,“红军青年冲锋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仅对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还为提升红军军政素质、文化水平奠定了基础。1950年冬,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苏期间,时任该团副团长的王宗槐将军在向苏军官兵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的优良传统时,特别将“红军青年冲锋季”作了重点介绍。苏军翻译将“冲锋季”翻译成:“红军开展活动,像冲锋枪那样快捷而迅猛”,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屈指算来,“红军青年冲锋季”已过去了79个年头,虽然其中的许多具体要求早就过时,但它的传统基因却顽强地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我们既可以从蔚然成风的“拥军爱民月”“文明礼貌月”“质量安全月”中看到类似“红军青年冲锋季”那样时段性的活动模式,又可以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四有三讲两不怕”“八荣八耻”等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中,追溯出它们与“四不五要三努力”的渊源关系。仅此而言,“红军青年冲锋季”产生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作者为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我军抢救党史、军史活材料的早行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考文献:《王宗槐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5年12月第一版。)

      (李 伶 2013年05月08日 来源:解放军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