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4496|回复: 0

    华夏民族的老祖先是怎么来到中国这片土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3 19: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要明确的是,华夏民族的主脉是炎黄这一支,再往上推则是伏羲。由伏羲至炎帝,再到黄帝时,基本上构成了后来华夏各民族的源头。他们将散漫的中原各族源统一起来,形成了后来的华夏各族,再发展到后来的汉族和中华民族。他们是形成华夏民族的核心,却不是华夏民族的主要部分,而且他们是西来的。
      关于他们最早从何而来,我们无法确知。现代科技也许可以说他们是从现在的中亚或西亚地带迁来,但还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相信。从中国古籍中所能确认的是,他们最早生活在昆仑山以北。至于他们在到达昆仑山之前生活在哪里,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之所以说他们最早生活在昆仑山以北,那是有根据的。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屡次提到昆仑山,还说昆仑为黄帝之丘。据此可知,黄帝部族曾经在昆仑山一带生活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其实当时并没有黄帝这个词,而黄帝所出的那个部族与炎帝、伏羲为同一起源,据此我们可知伏羲、炎帝的祖先,也就是黄帝的祖先,他们曾经生活在昆仑山一带。
      这个族群叫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伏羲是三者中最早的一个,而伏羲所出的族群名叫“华胥氏”,我们就管伏羲之前的族群都叫华胥氏吧。从华胥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实际上与“华夏”是谐音,而“伏羲”又是“华胥”的变音。我们真的可以相信,当春秋战国时的中国人以华夏自居时(当时华夏绝不是一个民族,而是诸多民族的总称),他们实际上说的是华胥之后,伏羲后人。
      为什么说早先华胥氏生活在昆仑山以北,而不是以南呢?这与华胥氏后来向东迁徙有关。如果他们生活在昆仑之以南,那么你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他们迁徙的方向应该是向青藏高原内部发展,而不是向现在的华北地区发展。因为,如果他们生活在昆仑山以南,那么即使他们向东迁徙,当他们走到青海与四川交界处时,他们将碰到南北向的横断山,那时他们又将如何行动?试想他们没有跨越东西向的昆仑山,却跨越南北向的横断山,那可能吗?如果他们当初真是生活在昆仑山以南,那他们将发展成今天的藏族,而不是汉族了。
      所以,他们当初只能是生活在昆仑山以北,所以他们沿着东西向的昆仑山迁徙。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不向西迁徙,而是向东呢?对此,我首先要说,从中国史籍看,他们确实是自西向东的,这点可以确认;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向西而向东呢,我想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自西而来的,向东岂不是回头。他们自西向东,肯定是受到某种压力,可能有人为因素(这点请专家们去研究吧,比如他们认为中国的老祖先可能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或是古代犹太人的一支);至于自然因素,我倒可以说一说:西边是世界屋脊喀喇昆仑山脉,再向西又是中亚、西亚的大沙漠,向西岂不是自寻死路,正是由于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向东。
      既然是昆仑山以北,向西走不通,向南又要翻越高耸入云天的昆仑山,基本上不可能,那他们为什么非要向东,而不向北呢?要知道,北面是塔克拉马干大沙漠,向北走是行不通的。虽然塔克拉马干大沙漠有塔里木河流过,但塔里木河是由昆仑山雪水融化而成的,越流越少。现在,华胥氏的先民们就沿着昆仑山而行,就算他们附近有大沙漠,他们还担心什么饮水问题呢。
      所以,华胥氏的先民们不向西行,那是他们的来路,有压力;他们也不向南行,南边是无法翻越的昆仑山脉;他们也不向北,因为北面是大沙漠,缺乏水源;他们只能向东,沿着昆仑山的走向而行,不缺水源。
      当他们向东到达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时,他们可能是沿着河西走廊东进的,但也有可能翻越阿尔金山脉,或者是两条路并行。阿尔金山脉不如昆仑山之高,可以翻越(当南北朝时,翻越阿尔金山脉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之一)。我之所以认为他们可能翻越了阿尔金山脉,是由于以下考虑。现在汉族的语言,与藏族都属于同汉藏语系,双方若无往往来,则很难达到语言上的统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汉、藏的先民们在哪里交汇?只有青藏高原北部,现在的柴达木盆地一带。此处属于青藏高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又是昆仑山继续向东的延伸,对于沿着昆仑山向东行的汉族先民来说,他们可能经过此地,而此地又是藏族先民(古羌族)的生活之地,所以,他们很可能在此交汇生活,从而形成了相似的语言。另外,还有一点极需重视,那就是,他们在此找到了一条大河,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此以后,他们不只是沿着昆仑山东进了,他们还沿着黄河东进。华胥先民的水源问题,至此完全解决。
      向东又是大山,巴颜喀喇山脉、阿尼马卿山脉,其中中国古书上所说的积石山据信就是阿尼马卿山。至此,我觉得更能说明华胥先民们曾经到过青藏高原北部,不然,古书上积石山怎么那么突出,中国怎么会对黄河那么情有独钟。总之,昆仑山已经逐渐走到了尽头,此后他们将沿着黄河东进。
      当黄河流出青海进入甘肃后,它逐渐向北在内蒙绕了一个大圈,然后进入山西陕西之间。此时,华胥的先民们是怎么走的?当他们走出青藏高原,当黄河折而向北后,一部分人可能跟着黄河向北走,但大部分人则继续向东。为什么大部分人向东走而不向北呢?因为,此时,他们已经不缺水了,他们想跟着昆仑山向东发展的部分走。此时他们已经走出了昆仑山脉,但向东的秦岭、嵩山、泰山,那都是昆仑山向东发展的部分(地质上管它们好象叫做某某山系,表明他们同属一个部分)。很快,这些向东走的人们发现了渭河,这也是一条大河,而在渭河向南不远处,就是长长的秦岭。此时,我们对华胥先民的了解多了一些,也不再仅仅以华胥氏称呼他们,至少我们知道他们中间有一支继续向东,这就是伏羲氏。其实伏羲氏也就是华胥氏,只是读音稍微变了一些,可能是东部当地部族对他们的称呼。伏羲氏穿越了狭长的渭河平原,到达了今天的河南,进入了华北大平原。我们可以确认,他们经过了河南西部一带,为什么呢?据说伏羲氏画八卦,什么是八卦呢?八卦者,河出图洛出书,是在河洛地区发现的奇异现象,经过人们的一番解释,成了既阐述自然又阐述人事的一种思想。试相如果不经过河洛地区(河南西部),何以有河出图洛出书呢?关中平原离黄河较远,洛河是在黄河折向南又向东流之处,如果是在黄河向北折之地(甘肃南部),也许可以说河出图,但何来洛出书呢?只有在到了豫西之后才行。
      至此,华胥先民的一部分到达了中原地区。就在伏羲氏进入中原大约同时,此地出现了一个名为“太昊”的政权,这是中国史书上最早的符合现代政权意义的组织。我们不知道伏羲氏是否就是太昊政权的创建者,但古人确有此认识(他们的称呼是太昊伏羲氏)。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从中国以后的历史看,中国古人确实知道炎帝和黄帝源于同一族源,所以才有“炎黄”之称,并视之为华夏正统。但他们似乎未将太昊也算做华夏正统(因为有人将太昊视作东夷之君,与华夏对立)。如果太昊真是伏羲氏所建立,那么古人就不应该说太昊是东夷了(其实上古时期的东夷才是华夏的主体,而伏羲炎黄则是核心,但华夏是围绕着伏羲炎黄而形成的,主体部分倒被忽略了),而应将其视为炎黄的同族,那样炎黄倒可能因为较晚而成为次要的了。尽管我不能确知太昊政权是否是伏羲氏所建立,但可能确认,太昊政权与伏羲氏确有密切关系。事情的真相可能是:当伏羲氏进入华北平原后,他们逐渐与当地部族融为一体,而与他们所出的华胥氏在文化上逐渐疏远了。在当地,伏羲氏与当地部族共同创造了河洛八卦文化,从而催生了中国第一个古代政权组织——太昊。
      伏羲氏之所以与其所出的华胥氏疏远,可能与他们狩猎畜牧活动的大发展有关,他们的迁徙活动才进行的那么迅速。而华胥氏的主体,在秦岭以北,渭河两岸,却逐渐发展出农业文明,并产生了著名的农耕部族——神农氏。当然,此时的农耕活动,是刀耕火种的游耕,还不是定居耕种,但比起伏羲氏的游牧渔猎,则有了很大的进步。正是由于神农氏的迁徙活动不够快,所以他们比起伏羲氏晚进入华北平原。而他们之所以继续东迁,无非是因为随着农业活动的发展,他们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而狭长的渭河平原不足以满足其人口需要,所以他们才进入更加广阔、更加肥沃的华北大平原。此后,他们以农业文明逐渐排挤了与伏羲氏有密切关系的太昊政权,建立了炎帝政权。炎者,火也,形象地反映了他们刀耕火种的特点。
      此时黄帝在哪里呢?为了很好地说明此时黄帝部族之所在,我们要往前回溯一些。我们说过,当华胥先民走到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时,他们有一支沿河西走廊向东(在祁连山脉以北),但也有可能有一些人沿祁连山以南,那也需要翻越阿尔金山脉。但无论他们走祁连山以北,以南,还是继续沿着昆仑山——黄河一线,当他们走至甘肃南部时,他们基本上会合了。此时,他们的大部分人向东沿渭河——秦岭东进,但也有一部分人向北沿黄河北上。这些北上的人当然以游牧狩猎为生,但他们不是伏羲氏(伏羲氏虽以游牧狩猎为生,但他们向东),这些人其实就是后来构成黄帝部族的组成部分,他们所走的路线向黄土高原发展。于是,他们沿着北上的黄河占据了今天的陕北到内蒙古河套一带。当黄河又折而向南时,他们发展继续向北已无可能,因为再向北是蒙古大沙漠了,于是他们转而向东、向南,占据了今天的山西(甚至直接从陕北进入山西),并前出到华北平原北部,今天的京津一带。这就是轩辕氏,黄帝的前身。
      当他们到达京津时,他们为什么不向西?因为西边基本上都被他们占据了。他们为什么不向北?因为北边是大沙漠,难以发展(可能黄帝部族有少数人向北发展)。他们为什么不向东?因为他们已到了渤海边,向东只有出海了。此时,他们只能向南,与炎帝部族争夺华北大平原。他们之所以从京津一带向南发展而不是由山西翻越太行山向东发展,说明他们曾经向北绕了一个大圈,于山西并未完全占据(神农氏可能有人沿汾河平原进入山西,伏羲氏确实有之)。
      此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经过阪泉战,轩辕氏战胜了炎帝,建立了黄帝政权。此后黄帝又与从炎帝政权分离出来的蚩尤进行了逐鹿之战,统一了中原,将原先的太昊、炎帝政权合并到新的黄帝政权中。只是太昊政权的建立者虽与华胥氏的分支有联系,却未必是其所建立,而且时间太久远了;而炎帝政权与黄帝政权同属华胥氏之后,时间上又互相联结,故后人称其为炎黄,为同一族,华夏正统。
      至此,华胥先民的东迁活动胜利结束。他们先沿昆仑山,后沿黄河东进。沿黄河东进时,部分人绕了个大圈,最终却殊途同归,到了昆仑山向东到大海的最高峰——泰山。泰山是东部的最高峰,是他们与上天进行交流沟通的最佳之处,一如他们当年在昆仑山,以及后来在华山和嵩山之处(轩辕氏可能在北岳恒山告天)。
      至此,以伏羲、炎黄为核心,结合众多部族,构成了一个大联盟,而这个联盟的核心黄帝政权,后来发展成了中国。当然了,最早的中国不是黄帝政权,而是太昊政权,就是炎帝政权也比黄帝政权早,蚩尤政权也大体与黄帝政权同时,可惜只是昙花一现,但也足以表格彪炳千秋了。黄帝政权实现了早期的大一统,实现了华胥氏东迁的梦想,此后中国之人皆以华胥后人自称,即华夏。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