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3080|回复: 0

    红军时期主要兵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16: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闽北兵工厂

      1931年7月,闽北根据地岭阳兵工厂迁至崇安县大安镇范畲村,并改名为闽北兵工厂,归属闽北分区委员会领导。初期只有80多人,到1934年上半年,闽北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有300多人,能制造步枪、手提机枪(冲锋枪旧称)、马刀和刺刀,检修迫击炮弹,制造各种零配件和修械工具等。产量最高时每月可制造各种枪1000余支,制作炸弹、地雷10000多枚,生产手榴弹3000多枚,枪弹15万发,保证了闽北苏区武装斗争发展的需要。这个兵工厂大概比其他红军同时期所有的加起来都牛B,能造步枪、冲锋枪、子弹、手榴弹、地雷,产量也很可观(不过与国统区的大厂还是不能比),而且位置较为隐蔽,35年5月还在坚持生产。

      2,通江兵工厂

      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县城南的苟家湾办起了通江兵工厂,工厂人数很快增加到100多人,其中有的当过铁匠、木匠,有的在旧兵工厂里干过。他们靠几盘红炉起家,在修理枪支的同时制造手榴弹和枪弹。同年10月,红军缴获了130多台机器和大批原材料,吸收了几百名技术人员和工人,成为当时各根据地兵工厂设备最多、技术力量最强的兵工厂(但个人认为综合来说不如极盛时期的闽北兵工厂)。从建厂到1935年上半年疏散转移为止,该厂共生产枪弹110万发,麻尾手榴弹101万发,修配机枪200余挺,迫击炮200余门,还修好了大批长短枪。

      3,官田兵工厂

      又称中央红军兵工厂,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直属兵工厂。由白石红军修械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和红三军团修械所等单位于1931年10月合并而成,厂址设在江西省兴国县莲矿区官田村。一般认为,官田兵工厂的建立,开启了人民兵工实质性的发展。该厂初期有250多人,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台打铁炉。1932年获得2台车床、1台30马力发电机、一个鼓风机,工厂人数最多时约1000人。中央红军1934年开始长征时,该厂停产结束。该厂共修配4万多支步枪,制造40多万发枪弹、6万枚手榴弹、5000多枚地雷,修理2000多挺机枪、100多门迫击炮、2门山炮,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央红军兵工厂实力自然是不弱的,但长征红军带走了绝大部分技术骨干和重要设备(后来基本都在湘江之战中被迫丢弃),中央苏区又是国民党军的重点围剿对象,留下进行游击战的兵工厂干部职工伤亡很大。

      4,闽浙赣兵工厂(洋源兵工厂)

      1931年12月,赣东北根据地建立江冲源兵工厂,该厂分设弋阳县江冲源、齐川源两个加工基地。至1933年冬,组成闽浙赣兵工厂,因位于江西省德兴县洋源村,又称洋源兵工厂。闽浙赣兵工厂时期设制造、炸弹、子弹、翻砂、木工、硝磺等6部。其中制造部制造枪炮;炸弹部制造手榴弹、迫击炮弹、大小型挨丝地雷(即一个敌人踩响一枚地雷后,连带几十枚地雷都炸响的地雷群);硝磺部主要制造红硝、马硝、火药等。1934年上半年有800多人。1935年3月,德兴苏区界田桥防线失守,上级决定埋藏该厂的机器,全部工人改编成游击队,转入游击战争。这个兵工厂不算太强,但它有2个亮点,第一是技术负责人为后来的军工大牛刘鼎;第二是有制造迫击炮(虽然是传说中的35mm微型迫击炮)的能力

      5,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兵工厂

      该厂于1931年1月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柴山堡佛尔寺建立,其前身是1929年10月**鄂东特委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石板沟建立的一个小兵工厂。1931年4月上旬,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该厂被迫从河南境内再次迁到湖北黄安县紫云区熊家咀。接着,河南省新县黄谷的红军造枪局和黄安县席家岗的红军修械所与该厂合并,从此规模扩大。该厂有300多人,设有总厂和4个分厂。1932年4月,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同年7月,该厂奉命解散。该厂共生产撅把子枪4000支、仿汉阳造步枪800多支,手榴弹1万多枚,复装枪弹21万发,修配枪支1.1万支。

      6,红四军军械处

      于1928年7月创办,位于井冈山茨坪店上村。创办时只有30多人,用砖块、石头砌成大炉;用土法烧炭、炼铁;所用工具只有榔头、铁锤、钳子;当年用手工制造单响枪(原文注释有误,应该指老套筒等只能一发一发装填子弹的旧式步枪才对。),修理破损枪支。1929年12月,红四军参谋长袁文才(此人能力很强,在红军中做出不少贡献,貌似后来被人遗忘)率领游击队攻打茶陵,缴获反革命武装挨户团罗光绍所办兵工厂的全套设备,使军械处的设备大大改善。随后迁往赣南黄洋界的梅树下村,军械处改称兵工厂。除修理枪支外,还能制造5响枪(原文注释是带有5发弹仓的半自动步枪,显然是外行人所著,事实上解放前中国根本没有批量生产出任何一款半自动步枪,此处应该是指类似中正式、三八式等等以弹仓方式供弹的拉栓式步枪,弹仓为5发容量,区别于汉阳造等打一枪就得重新装填一次子弹的老式步枪。)、麻尾手榴弹等多种武器,改善了红四军与地方武装的装备。

      7,陕北修械所

      1933年,刘志丹领导陕北人民武装起义后兴办了2个修械所:其一是安定杨道岭修械所,随军机动,人们称之为“骡子背上的兵工厂”,主要是制造麻尾手榴弹与修理枪械;其二是清涧修械所,主要是制造马刀与红缨枪。修械所工人有的是农村铁匠,有的是河南樊仲秀(孙中山曾任命其为豫军讨贼总司令,系河南军阀)兵工厂转来的工人,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作业。1935年,在解放延长石油矿区的战役中,缴获了3台车床、1台砂轮机、1台柴油机,修械所开始使用动力机械。1935年夏,杨道岭修械所迁至瓦窑堡小漕湾,有员工130人。
      
      8,躲狮坪兵工厂

      1934年12月,红二方面军的第二、第六军团在湖南省永顺县塔卧创办了“湘鄂川黔边区临时修械厂”。人员是抽调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有50余人。工厂有红炉、子弹、翻砂、修理、炸弹几个车间。后来,工厂搬迁到湖南省永顺县龙家寨的躲狮坪(今多土坪),改称躲狮坪兵工厂,规模达330多人。1935年4月中旬,红军撤离永顺时,兵工厂随红军迁移,直到第二、第六军团开始长征时,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修械所,其余人员就地疏散。

      9,洪湖兵工厂

      又称湘鄂西兵工厂,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个较大的兵工厂。该厂的前身是**湖北省石首中心县委于1928年创办的石首修械所。1930年7月,贺龙领导的红四军与周逸群领导的红六军在湖北省陡湖堤会师,两军合编为红二军团。于是,石首修械所被扩建成红二军团洪湖兵工厂。1932年,国民党再次大规模“围剿”湘鄂西苏区,为了兵工人员的安全和机器不落入敌手,工厂将机器沉入湖中,人员疏散转移,洪湖兵工厂至此结束。其盛时有250多人,设有锻工科、模型科、机械科、轻工科、子弹科和机修、机械两个车间。贺龙曾3次到该厂视察。
      可见,即使穷的红军,都想着办法大量发展军工,而对比之下,那个掌握两江财富重地的蒋光头,军工却反而比老袁时代倒退。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全球王氏网http://www.wang-shi.com及全球王氏论坛http://www.wang-shi.com/bbs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