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008|回复: 0

    王氏后裔王琼在太原的“遗迹”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7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王氏,据《太原王氏族谱》(明天顺四年出生于刘家堡村的明代南京工部尚书王永寿修,清康熙四年、嘉庆七年刘家堡村王氏重修)记述:“我王姓本姬姓也,周灵王太子晋,好直谏废为庶人,因以王为姓者,……世居太原,远显于汉、唐、宋者固不可考,其可考而知者,则自元始,元之时,有子诚、子实、子昭者,此我始祖之可考而知者也”。又据明正德二年,出生于刘家堡村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王琼自述事状,清李东阳撰《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记述,“见元有子实处士,居邑西之蚕石”,即现在晋源区姚村镇蚕石村。
      《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铭》又记述,居蚕石之王子实“生二子,长处士均圯,次良,仕元,知潞州兼管本州兴学、劝农事,有惠在民,老而无子,以兄子伯聚为后”,元末,“至正之乱,故家大族,焚掠殆尽,伯聚自山蓁别墅,亦襁负子女避乱于外,及国初肇定版籍,始卜居柳林(即现在的小店区刘家堡村)”。
      王琼曾祖父王伯聚一家定居刘家堡村后,王伯聚次孙王永亨,即王琼父,生琼当年乡试中举,成化时官至隆庆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王永亨举家迁居太原县城东街新府第。
      明正德十六年夏五月,在兵部尚书任上的王琼受诬“谪戍绥德”。嘉靖四年春,王琼函令长子朝立买地兴工作一将来栖迟之所,是年,晋溪园落成。嘉靖六年秋,王琼以昭令“还籍为民”,住进了晋溪园,嘉靖七年二月,70岁的王琼起复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提督陕西军务,代王宪总制三边,嘉靖皇帝御书“方岳重寄”匾额,悬于太原县城新府第。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琼卒后,晋溪园改为晋溪书院。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刘家堡村王琼14世孙王宪敬书“晋溪书院”匾额,悬于门上。历经400余年,到民国年间,房屋大多倾圮。清宣统二年间,刘家堡村王琼14世孙王惠重修,因国变中止。1907年,王惠与族人集议合力捐助整修,陆续完成正殿内塑像等工程,书院庭舍60多间与围墙、正门等工程量大,修建历时多年,又遇日寇侵占后又横加拆毁。幸于王惠不畏挫折,竭力坚持,雇人看管并简陋修补残迹,终使书院和王琼祠得以保存。1992年政府与海内外王氏协力重修,晋溪书院焕然一新。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琼逝世于京师吏部尚书任所,葬于太原县西北七里蒙山之麓,即今晋源区金胜街办王家坟村。嘉靖十三年敕命工部员外郎朱继忠监造,礼部尚书霍韬撰神道碑,原墓园规模较大,历经沧桑,现仅存献殿一座及几根残石柱。
      明嘉靖末年,诏建恭襄公祠于晋溪书院之西,背山临水,祠前有古银杏树两株。清宣统二年(1910年),刘家堡村王琼14世孙王惠、王宪重修时,将祠改为三楹,王琼塑像两边柱上挂着王惠书刻楹联一副,上联“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下联“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相应宁”。上世纪50年代前,只有刘家堡村王氏可以到祠前采摘银杏树果实——白果。
      清代,刘家堡村王掠后裔在村中北大街建了一座王琼纪念府第,遗址尚存,大门上“干城第”匾保存完好。古代干指盾,城指城郭,都起捍卫防御作用,此匾喻御敌将领,“干城第”匾颂王琼捍卫国家的大将、兵部尚书的府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