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微博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快捷导航
    查看: 5954|回复: 0

    湖南王氏家族源流:常德王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2 15: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周家店王氏
      始迁祖斗南公,原籍四川重庆府。宋德祐元年(1275)袭父爵,官指挥使,奉旨征讨张倪康三寇有功,帝命镇守常澧,遂家于此。至1948年,共195人。祖祠设桃源永乐乡。宗派:斗錀澄万国仕存彦道玉宗一大应朝士金运猷宣化树德同绍前绪泽。
      常德中淰村王氏
      始迁祖公道公,元末自常德杨家湾迁此。1928年四修支谱。
      常德官桥坪王氏
      始祖尚文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次子大江公,于明洪武5年(1372)官澧州入湘。至七世祖志坤公,以澧州贡生官益阳教授,落业于益阳长堰冲牛路滩,后官常德卫,因徙常德官桥坪。至1948年,已传26代,共700余人。宗祠建在官桥坪甘堰塘旁。
      澧县老王屋湾、夜湖港王氏
      始祖成公,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银杏村,元明两朝敕封万户侯。明洪武年间守御莱州,在任病故,妣林太君扶柩归原籍。子二:用、进,钦袭父职,授守湖南,徙居澧州东关外北十余里石岭冈。传二世昊、昱、昂、 四公遂分四房,子孙繁衍,移居北围垣、夜湖港、尹家庙、花耳堰、锁市铺、单家坊、大围垸以及安乡、临澧、石门及四川巫山、巴东诸地。祖祠设澧城龙家巷。至1948年,已传23代,老王屋湾450人,夜湖港120人。宗派:文定贞祥,向业道光,承继诗礼,永远克昌,用宏先绪,永守宪章,书香世泽。
      常德后乡石公硚王氏
      始迁祖发祥公,原籍江西,明洪武年间奉命征楚苗,屡奏凯旋,勅授武略将军,挈眷徙武陵,生子二:千镒、万镒。万公生子三,长国材徙慈利二十二都凉水井,次国钺居常德后都三十里铺,三国鉴居玉皇庵冯家冲。千镒子国顺住石公桥。宗祠在石公桥王家庙。至1948年,共440人。宗派:发镒国嘉仲,永世克肇兴,天开景运。续派:忠孝崇先正,人才自玉成,熙朝宏作育,百代庆文明。
      常德后乡皮匠铺王氏
      始迁祖希贤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柳林港大樟树,明洪武迁常德杨家桥皮匠铺。宗祠建在皮匠铺。至1948年,共94人。宗派:金胜国发之,世朝正生明,道德开运榜,永代万年春。续派:宗厚传来远,功成富贵长,祖祠皆福寿,天保乐期昌。
      常德后乡牟家硚王氏
      始迁祖弘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从明洪武讨陈友谅,迁常德北关外太阳山沱潜鸡头村,子孙因以安业。祖祠在牟家桥。至1948年,共94人。宗派:仕木思朝应,尚之起开金。原派:世祚绍天长,安国际运昌,文明多英哲,维学启贤良。续派:淳德钟毓秀,奇才显上邦,鸿猷家泽远,顺谟永传芳。
      常德后乡六甲湾王氏
      始迁祖惟仁、惟信,原籍江西吉水县大栗树,从明洪武讨陈友谅,徙于湖南常德太阳山沱潜乡鸡头村,子孙卜居于斯。祖祠设六甲湾。至1948年,共150人。族谱创修于清乾隆44年(1779),咸丰4年(1854)、光绪31年(1905)续修。派语:文运方开泰,家邦久治宁,富延嗣克永,善士化朝廷。
      常德后乡王家障王氏
      始迁祖槐福、槐禄,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永乐2年(1404)同迁湖南常德武邑张家桥。禄公转徙马援山,厥后以障垸新淤,岁获大利,其子孙再同迁王家障。至1948年,共183人。福公房原派:槐植祖公传,淳良道学绵,仕之人文启,克昌德必先。禄公房原派:槐植祖公传,淳良道学绵,国正天心顺,官清德必先。续派:家庭敦孝友,永远昭名贤,开诚延世泽,藏修广心田。
      常德前、后河净弓堰、龟山、龙湾头王氏
      始迁祖庆公,原籍江西吉安吉水县,明永乐2年(1404)偕弟亨公奉旨来常。庆公居永巷街,继迁前河龙湾头,后徙仁丰里沙石港。亨公落业武陵后乡赵塘村杉木桥龟山下。至1948年,共2120人。宗祠设龟山。宗派:长茂(秉义)当培本,诗书乃毓贤,显名逢盛世,立志在英年。
      常德王氏
      始迁祖寿清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永乐2年(1404)迁湖南,落业常德府北,生子四:珍、礼、德、伯。礼、德二公居大龙陂、王家桥、茶垣等处,珍公迁万金障高甫堰及慈利风树塔,惟伯公子孙传十余世而斩。宗祠设大龙陂。至1948年,共815人。宗派:大尚世政良,汝载善为昌,立本敦仁厚,道生裕盛芳,培植光先代,儒林绍书香。
      常德马鞍铺王氏
      始迁祖福友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永乐2年(1404)迁居于常德马鞍山。至1948年,仅60人。派语:维曰天心正,万邦命运昌,文官开学士,大道启元良。
      常德后乡贵家坪王氏
      始迁祖纪、纲、综三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永乐2年(1404)同迁湖南常德府武陵县同古村,落业贵家坪。二房六世蓁公迁大藏寺麓张家冲,三房八世鸿公、新二房鹦公同迁十里铺南坪岗。宗祠设于贵家坪,至1948年,共200人。宗派:圣朝天子,德化万方,光明有道,永嗣宏昌。
      常德大官堤王氏
      始迁祖惟圣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大樟树,明永乐2年(1404)率子志一来楚,居常德武陵,旋迁官堤。祖祠在周家店中街,至1948年,共266人。宗派:惟志肇凤,永远朝廷,用国之宗,文学为运,孝友泽长,诗书承祖德,甲第及兰芳。
      常德东江王氏
      始迁祖惟贤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拖船埠大樟树,明永乐2年(1404)父子兄弟来楚。学、文二公落业澧阳;公同季子立公、厥弟圣公转徙常德武陵阳城村,圣公旋迁广德落业官堤;志道、志德、志仁三公系澧阳庠生,有落业长岭岗者即其苗裔。宗祠在土地铺,至1948年,共120人。东江宗派:廷兴贤启之仁宗,槐林光文士泽长,诗书燕翼昭来远,有道传家万世芳。阳城宗派:惟志原世玉,水廷兴之卿,道学应国昌,人文肇帝邦。
      常德镇德桥王家栗山王氏
      远祖原籍豫章,明永乐年间迁常东马耳山,因栗树甚多,名曰王家栗山,子孙世居于斯。远祖名讳难稽,断自聘三公始,公清乾隆州庠生。至1948年,共192人。宗派:方正永先泽,丕振绍克昌,文章隆盛德,道学自名扬。
      常德贵湖、樊陂、渡口、汉寿中窖王氏
      始祖上昭公,子已靖,原籍江西。已靖生思政、思教、思凌、思赞四子,明正统年间四公皆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迁常德,政公卜居贵湖,凌公卜居樊陂,赞公卜居渡口,教公卜居汉寿中窖。祖祠在周土乡六保,至1948年,共2120人。派语:上已思旭昇远,玄国德臣正道,家邦方其昌,朝锡启文光,作述宜时用,运开化良长。
      常德后乡土桥湖王氏
      始祖定山公,字镇峰,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于明宏治办军来楚,落业常郡,传三世瑚公百户迁澧州;玺公逸士迁辰州;铎公世居常德,为武龙分迁祖,传至四世祖操江御史仲仪,生子四:化、德、靖、殷,今环居土桥湖者多属四公苗裔。至1948年,共184人。宗派:人文启世盛,祖泽万年芳。
      常德封火王氏
      始迁祖世科公,随父宦游湖北郧阳,父殁于官,后避张献忠乱携仆从由安陆奔武昌,走巴陵,至澧州清化驿龟山铺等处,乃卜居于武陵北关外,即今封火王姓现居地。祖祠在封火王家。至1948年,共310人。宗派:世道家先大,王朝盛德成,以传华国彦,广继永文明。
      常德后河王南山王氏
      始迁祖肇元公,字仲连,号镇湘,原籍江西吉水县大樟树土地拖船埠,实授衡山县教谕,旋升常德太守。因明世兵燹,遂迁于武邑乡村落业,至1948年,共150人,祖祠在王南山。宗派:友廷清子国,家大志学朝,用昌明英华。续派:英华传盛代,继起本贤良,祖德贻芳远,槐荫秀发长。
      常德后乡张家桥王氏
      始迁祖仲清公,字九河,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职授南京工部侍郎,明季迁居常德武陵,生子三:可大、可会、可行,今居张家桥者皆大公子孙;徙居渐水桥万金障者皆会公子孙;而行公子孙卜居于汎洲。至1948年,张家桥有215人。宗派:仕之人文起,克昌德必先,家庭敦孝友,永远昭名贤。
      常德后乡镇德桥、江家桥王氏
      始迁祖广胜公,字南阳,原籍江西,迁徙常德,由军门提督致仕归田,落业镇德桥。至1948年,共120人。宗派:广木本向点定登文朝王,大开道学丕宗功化育长。
      常德后乡野吉庙王氏
      始迁祖德有公,由江西迁常德,卜居镇德桥。传二世积盛、积昌、积财三公,积盛迁湖北施南,积昌、积财子孙世居于此。至1948年,共152人。宗派:德积兰桂芳,善施永共昌,正大光明世,宗功化育长。
      常德、汉寿王氏
      谱称系出三槐,宋末时伟公由江西安福高峰柏下迁居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归仙里黄师保六都横溪。至明洪武31年(1398),太祖悯常德遗孑零丁,艰于服役,命下吉安等府遴选钜族析丁居住,族人多逃。八世祖继真公乃慨然与里胥诣县,宰壮其志,命为十长,率众即行,卜居武陵县牛桥,又召弟贵真同来创业,共为牛桥始祖。正统6年(1441)兄弟出粟二万二千石助赈,圣谕旌奖。从兄福真至而复归,子槐筠、槐嵩,定居武陵县黄塘岭,为黄塘始祖。又有原居道公于元顺帝时建基武陵县之中淰村杨家湾,子明真、昌真迁龙阳县(今汉寿),明真为鹤齿山始祖,昌真为栏冲始祖。族谱以明宣德10年(1435)福房创修为始修,以1948年福、继、贵、道联谱为八修,1997年福、继、贵、明、昌五房联谱。原派:真槐鼎明单廷绍臣良一大学者。续派:治心宗孔孟,运用在文章。新派:采用王文韶五行派语。"章"字后接"烈"字。五行派字:锡丞本焕先,钟汝植烈起,钊泽材灼培,鋐法树炤基,锦满荣秋在,录源楚勋均,鉴清权耀重,铨治乐熙坤,镐洛槐笃睦,钦浚极为型,镕润果然者,镫澈集炬城。
      汉寿军山总冷水村王氏
      始祖和忠公,居江西吉水鹅颈坵。四传至仁寿,子三,道元、道仁二公均居梓里未出;道重公于明永乐2年(1404)奉檄来湘,卜居汉寿军山总冷水村。两世单传至允享公生有四子:怀德、怀安、怀楚、怀乐,衍为四房。乐公仍居冷水村,德、安二公徙于西村莲花形,楚公移居西村福塘。清道光30年(1850)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1924年、1947年续修。老派语:道德允怀,朝崇运泰,顺宇荣华启,孔孟诗书定。新派语:文昌光汉业,世泽永开明,孝友家声振,英才庆治平。
      安乡王家湾王氏
      始迁祖能凤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选西蜀马湖府同知,旋改组,与同支议公后裔子艺公联宗,子艺公派属三世祖,原系江西吉安府安福县 。祖祠在王家湾,至1948年共1250人。宗派:先代垂芳泽,勋名永远登,诗书超盛祚,万载有贤能。
      安乡花林岗王氏
      始迁祖友端、友仁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末清初宦游湖南,落业安邑花林岗。至1948年,人口720人,祖祠在花林岗。宗派:友淮仲玫,支家九维,孙承宗代,汝用明章,任重道远,兰桂腾芳。
      澧县唐家峪王氏
      始祖克建公,宋都尉护,原籍河南汝宁府汝阳县。子二:宣议、宣诰,由宋南渡迁杭。宣议授训于蒲,宣诰随兄来蒲,遂家于蒲圻南门,诰公仅三传而止,今所存者皆议公之裔。越数世之传公生三子:良撰、良技、良扶,自蒲圻徙石门。而良撰、良技又徙于澧州唐家峪。祖祠设唐家峪。至1948年,全族人口277人。宗派:传祚之良,国士明昌,正学启世,大道安邦。
      澧县新堰垭王氏
      始祖斌公,字惟暹,元时江西高士,后因陈友谅之乱,乃偕弟渊、美游学三湘,潜踪衡岳。美公从湖广平章杨璟南征广西,渊公就业湘潭之仙岗冲,斌公卜居益阳,遂为益阳之望族。斌公生子英贵,英贵生震、浒、文、武、清、渌、廉七子,称为七房。震裔至九世先礼,迁居湖北施南建始县馀金坝,甫及一传而祖德、祖富移还湖南澧西东门口嵩祝桥新堰垭,即今之双桐、涔元等乡境内。祖祠设益阳。宗派:英孝必友思,继志承先祖,孔孟永能遵,启佑光三楚,仁厚传家道,忠贞报世主,笃守太和风,芳名播万古。
      澧县犀望堰王氏
      始祖武略将军琥公,叔祖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元末明初以征讨有功宦游来澧,遂家于金牛池。至八世士贤,迁居澧西犀望堰,厥后分徙白塘堰、荣家河、乾溪滩、和同铺及宜昌府鹤峰等处,至1948年,全族人口178人。派语:遇泽启文明,逢恩自耀荣,敬师崇道学,华国振家声,继述前光迪,恢宏祖业承,德修徵必大,忠厚定其兴,佐治功应盛,希贤本可敦,礼循昭正典,乐作会元音,永念书开室,全培树在庭,嗣昌延远兆,务守有传经。
      澧县白米垱、靛王家湾王氏
      始迁祖唐、春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2年(1404)均以千户之职帅师来澧,唐公屯于白米垱,春公屯于大围垸,厥后乱平,遂各就所屯而卜居。彼此往来累世无间。至1948年,白米垱120人,靛王家湾135人。宗派:胜尚国登士,宗承永远传,志学生芳采,崇德大文元,世业观光盛,家修献举全,居室孝为本,立朝忠必先,秉礼应昌祚,安仁可绍矣。
      澧县御史桥八王家王氏
      始祖春公,原籍湖北应山县马坪港,明洪武起义随御驾亲征,积功任正千户职,诰封武毅将军,明洪武22年(1389)同李、杨、王三姓垛籍九溪卫,把守边隘。二世茂公生子三:现、瓒、环,子孙分析澧县、石门、慈利,河北鹤峰县、恩施县,四川等地。五世儒公捐基于祠堂湾修建祖祠。至1948年,全族人口2万余人。宗派:大廷良继学,之士国朝,宏运万振,世业作承,道德光华。
      澧县袱坵坪王氏
      始迁祖永福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2年(1369)偕伯仲禄、位、名、寿四公奉旨迁移,遍历澧西,至袱坵坪,见云山高拱,涔水映带,遂家于此。禄位名寿四公失考,福公越九传至积中,登进士第。至1948年,全族人口5600人。祖祠在袱坵坪。派语:永逊子衡(清)志,王胜兴应家(学廷世承),国太(来泽)之孙士,定受恩与锡。续派:立本惟孝友,登朝选忠良,义厚怀先德,敷荣兆克昌。
      澧县王家塌王氏
      始迁祖永福公,原籍河南开封归德州虞城县,明成化迁澧卜居王家塌。四传万兴公,生四子:聪、愈、殷、懋。愈公迁大堰阁,殷公徙江公桥,聪、懋二公安守先业仍居旧址。至1948年,王家塌有310人。宗派:永仲钊万愈,应爵之国世,遇士学宏宗,守正自登廷。
      澧县大市桥王氏
      始迁祖辛一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十八都大堰边皂角树,元仁宗时仕楚,赠奉直大夫,避英宗乱,挂冠居澧州丁公桥,配张氏,生子受卿。子孙椒衍,徙居大市桥。祖祠设大市桥。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8人。宗派:世崇鸿业兆,道水大观联,振运怀先泽,钟芳继盛传。
      澧县王家大堰王氏
      始祖辛一公,原籍江西,明末迁安乡梁公岗。二世廷凤,三世璠又迁湖北石首雷击埠。四世成才,于清康熙时始徙居澧南十里坪鄢家湾等处。祖祠设道溪乡王家大堰。至1948年,共57人。派语:上大光明克,学宗绍祖先,文运开国选,诗书启后贤。
      澧县三条岭王氏
      始祖覃友仁公,祖籍陕西汉中府南郑县,以都督奉征来石门,遂家于添坪。再传至彦才,迁澧,散居覃家庙、南高庙等处。又阅数传至登贤,悯岳翁王维奇公无嗣,以一身兼承二姓宗祧。至1948年,共209人。派语: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事业佐明堂,定国忠谟显,安民厚泽扬,亿年常辅治,百代普联芳。
      澧县裴家堰、临澧阳明溪、九姊妹堆王氏
      远祖憬公,字秀川,明永乐年间自江西落籍湖南澧阳西隅里湖田庙官陂堰。友纪、友纲自江西落籍入澧阳明溪。伏英、桂英自江西落业临澧九姊妹堆。一金、一银自江西落籍澧县转徙拜塌嘴。四支联谱。祖祠在裴家堰。至1948年,共395人。宗派:宪章善化,康济兆民,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基绪丕振,睿哲维新。
      澧县玉皇阁王氏
      始迁祖胜刚公,原籍衡阳,明洪武2年(1369)迁澧卜居玉皇阁。子孙分居三元墩、万华寺、花园嘴等地。祖祠设玉皇阁。至1948年,共410人。宗派:朝承家士祖,宗德传文昌。续派:学守崇明训,修齐制义方,治功昭远定,道化协平章,广大培生厚,忠贤继祚长。
      澧县周家庙王氏  
      始祖思敬公,原籍湖北公安县。数传迁楚南,卜居澧州之龙凤山古城堤。祖祠设周家庙。至1948年,共32人。宗派:思士相日,大世启良。新派:宏仁开业永,盛德肇基长,孝友承宗泽,诗书继祖芳。
      澧县毛里湖桃林东王氏  
      始迁祖世鳌、世荣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于明末清初迁澧北,旋迁毛里湖桃林东。荣公生冕公,今散居于汇口及安乡尖刀嘴、康兴垸、石首六波、公安喻和垸者皆其子孙。至1948年,共有120人。宗派:执元士世,本绍廷永,远宗孔孟,长怀修省,祖泽绵延,家声丕振,正大光明,子孙蕃衍。
      澧县打鼓堆、新店铺王氏  
      始迁祖润公,明永乐间由顺天府涿州迁澧,越五传,始分六房,迄清初兵燹,惟居澧属新店铺、打鼓堆及临澧太浮山数支未紊,其余迁四川、湖北、陕西诸地。祖祠设打鼓堆。至1948年,共820人。宗派:传家宜敦本,永世在循良,有克承前志,自能锡汝光,鸿章开景远,修德启隆昌,必用培心远,其中继美长,登明惟秉正,广取应怀方,相国庆元盛,逢天保太康,诗书垂世表,孝友作伦常,立进名经选,连昭玉殿香,和宗延祖泽,显爱报高堂,奉守贻谋久,同观裕后祥。
      澧县柏杨湾王氏  
      始祖文葵公,原籍湖北观音港林家垱。传至宏朴、宏榜兄弟相率来澧。厥后朴之四代孙祖祯、祖祥,榜之四代孙祖尧、祖舜兄弟四人又不知何年弃澧迁湖北、巴东,惟祖尧之禋祀已绝,而祯、祥、舜旋以洪杨之乱仍归故里。至1948年,共62人。宗派:安树祖德昌,一家孝友长,佑启国民兴,忠臣定帝邦。
      澧县白塘堰王氏  
      先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自明洪武2年(1369)被兵逃散,三先祖应荣、应亨、应选,选公承禋祀于本籍,荣、亨二公齐奔澹津来至澧西白塘堰,离城二十余里,子孙安居于斯。祖祠在白塘堰。至1948年,共150人。宗派:应之启有宏,登文盛德大业。新派:先兴安祖传,宗功定国章,开科吉庆美,朗照三槐堂,亨运耀振彩,世守永言昌,博厚高明远,丕显家声扬。
      澧县纸王河王氏  
      迁湘始祖信公,明永乐2年(1404)由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宦游常德。二世英、雄二公,雄公继外家纸氏,嗣袭荫常德卫指挥使。至三世怀瑜,乃复姓还职,由常迁澧,生子五:宗、祖、福、德、宝,迄今称为五大门。祖祠设澧城棚厂街。至1948年,共420人。宗派:为国世大,孙应永昌,亦毓才德,廷选贤良,名位荣盛,经济显扬,光照东省,声振南方,克绍先绪,愈远发祥。
      澧县王家岗王氏
      始迁祖凤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正统迁澧州东厢村。后明季兵燹,九世祖可泰徙城南襄阳街,可卿徙澧东王家岗。至十一世美、圣二公徙澹津单家拐刘公桥。十五世绶公同胞照、进二公,一徙澹津双济桥,一徙洋湖口,子孙世居。至1948年,共127人。派语:正大光先业,守经绍祖德,鸿文永兴启,忠孝振家国。
      澧县王家峪王氏  
      始迁祖登甲、登魁、登榜、登科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佑神观宏鹤山白鹭湾黄诽港。于明万历间迁湘。登甲生子二:明、镇,明公分析和尚洞,镇公分居王家峪,修建祖祠于玉皇庵台东南里许,后被蚁毁坏,复迁于白家峪凤形地。至1948年,共113人。宗派:志大廷有应,学国文宗承,尚则思丕振,士表永昌兴。
      澧县白水港王氏  
      始祖自辅公,原籍江西南昌,数传迁湖北江陵,徙石首,因洪水汜滥,于湖南临澧合口下之三元口登岸,落业于澧县之白水港。至1948年,共62人。宗派:自继向汉士,登昌正大宗,如宜光道德,永岸启先宏。
      澧县渡口王家 王氏  
      始祖华兖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生子三:朝雄、恩明、朝觐。长朝雄于明永乐2年(1404)勅封湖南总督巡查各府州县,时同三弟朝觐、妹丈胡静宦游澧城,遂落籍于澧南黑山湾九根松彭山庙王林坪。华兖公仍安故里,至景泰初,因次子恩明为澧州牧,迎养澧署,卒葬澧城西北柘林山,恩明遂近茔作室,子孙俱家于澧。祖祠设白云乡四保。至1948年,共1620人。宗派:德教及九有(远),世(庆)祚延锡光,治化崇忠厚,经文守典章,怀仁心广大,志道业荣昌,宜室徵定保,安邦永绍芳。
      澧县袁家闸王氏  
      始迁祖珪公,文林郎,原籍江西南昌县。明末清初迁澧州东门外,后徙居涔河大栗树。祖祠设袁家闸。至1948年,共130人。派语:廷良尚道禄,启宽家之志,儒士应宏远,学敏宗德大,裕国承昌运,光祖献世敦,丕振槐芳茂,先泽有馀庆。
      澧县大新乡古经堂王氏  
      始迁祖瑚,由湖北监利迁澧,卜居白塘堰之古经堂。至1948年,共68人。宗派:荣廷之则大,应远本世宗,士承光邦辉,家学耀福龙。
      澧县柘茨笼王氏  
      始迁祖暄、銮,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初,暄公以指挥使偕銮公征九溪蛮,蛮平落业慈利十三都,继迁澧州,暄公子孙居澧西柘茨笼;銮公子孙居安福县(今临澧县)北白崖寺。祖祠设汉景乡拖锹堰。至1948年,共809人。宗派:士应昌宏成,志业登荣盛,学者能如之,作述自光明,邦家钦其道,天命永维新,芳声传久远,子孙乃尚进。
      澧县珠伏峪王氏  
      始迁祖志富公,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15年(1382)来澧,家于西山。维时大乱甫定,立草为标,初卜观音寺,再徙珠伏峪。三世单传至世斌,生子四:珍、琇、魁、权,珍公传世不远,琇公当身即止,今所传者皆魁、权两公之子孙。至1948年,共779人。宗派:志安永文单,大继甫登之,福寿康宁远,贻谋世业滋,在国本忠贞,传家广孝思,诗书绳祖武,礼乐象天仪,先声长丕振,芳泽延缉熙,英明逢昌运,佑启万年基。
      澧县东岳寺王氏  
      始祖舆公,自江西吉安府小合寺大樟树迁岳,二世祖正伦由岳徙澧南打岩厂,三世国兴迁澧城棚厂街八角井华市坊,四世兴仁迁城外桐山里阴溪沟。至有桂公始徙澧西东岳寺,祖祠设东岳寺。至1948年,共150人。派语:士宗显明世,永远祖德先,朝锡鸿承在,尔福培自庆,维以志能守,芳祚克长延,庭开光昌运,家乘万载传。
      澧县泉垱沟王氏  
      始祖清公,原籍江西,迁湖北江陵县马家寨。越数传至师望,旋徙湖南澧西天供山泉垱沟。子孙繁衍,至1948年,共110人。祖祠设天供山下。派语:永玉奎言,国仁师系,年木生光,家兆大昌,英才毓秀,贤俊肇祥,诗书泽远,德礼庆长,培植敦厚,辅翼谆良,功宗业广,学修行芳,荣应凤诰,宠锡龙章,佑启咸正,永保安康。
      澧县翊武镇襄阳街王氏  
      始迁祖理公,原籍江西,明洪武朝以武职从征湖广永定卫等处,厥后由永定卫下屯澧阳北隅村十里坪王家大堰。至1948年,共80人。派语:开业原崇德,诒谋在存仁,绵远千世焕,燕翼万年新。
      澧县槐市王氏  
      始迁祖银和,原籍湖北荆州监利县莲台河王家台,后迁湖南澧县王家厂。至1948年,共360人。宗祠在湖北监利。宗派:银士廷正登,玉克修其志。
      澧县江湾王氏  
      元末先祖镇海将军由江西隐居湖北蒲邑池江团西凉山,明洪武年间因西凉山伴水太近,寇盗日侵,复徙居池口,后又拓地于安丰九甲。镇海将军曾孙文龙长子子仁迁居湖南岳州澧州等处。至1948年,共110人。宗派:正大述前绪,光明绍朝仪,祖泽良开远,心传世代裔。
      澧县太清山王氏  
      始迁祖源公兄弟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洪武2年(1369)迁居澧西西隅里官陂堰玉皇庙。祖祠在太清山。至1948年,共150人。宗派:士大生荣昌,儒家耀祖先,朝清文定国,世泰武安邦,君恩崇孔训,盛德显忠良,钦命传三楚,继槐永发祥。新派:国宗士学,家祚景明,文德贻远,武功懋成。
      澧县花园桥王氏  
      始迁祖福元,明洪武时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澧,落业花园桥,子一:士美。祖祠设花园桥。至1948年,共160人。派语:福士大廷,国启之祚,永朝宏文,传家作度,道德克明,治安可务,先训世承,子孙光裕。
      澧县衙前寺王氏  
      始迁祖守成,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洪武2年(1369)迁武昌安陆府沔阳卫景陵县官城村,至23年(1390)自湖北来澧,居澧西衙前寺。至1948年,已传20余代,共120人。祖祠设衙前寺。旧派:思光宗祖德忠孝。新派:为子习礼义,与世振纪纲,政治臣相用,文学圣贤尚,修福寿必大,作善名自扬,统绪绍永远,门祚兆祯祥。
      澧县王官峪王氏  
      始迁祖开万,字公启,明诰授儒林郎,本屈姓,原籍江陵,明中叶迁澧阳,生子三:瑄、琢、琏。王氏舅智远无嗣,生三女,分配之,遂以女启血统,受王氏遗产为王氏。后瑄公子文贡,明嘉靖举人,历任定海宛平知县,受广东知府,转升云南迤东道。琢、琏二公皆显,里人称之,谓其地为王官峪。至1948年,共1524人。派语:中朝兴盛典,华国维经章,绍祖恢先绪,承宗迪前光,裕后徵德泽,敦本重伦常,孝友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蕙佩三闾洁,兰滋九畹香,人才辉凤阁,相业懋槐堂,上溯高阳系,忠诚奕祀芳。
      澧县二虎垱王氏  
      先世原籍江西南昌,后徙湖北江陵。迨至祚公,水涌江陵,举族云散,有迁四川巫山、巴东者,有迁吉水、大庸、石首者。祚亦率才公赴德安应城,历年未久,又偕节公来澧西,家于临澧合口,后注籍九中里五区。才公生国珍、国玉,玉公生宏鉴、宏珊二公,一住四川,一徙贵州铜仁。独鉴公居此,而开楦、樑、相三大房。祖祠在御史桥南。至1948年,二虎垱82人。派语:节贯昴祖,启之化行,孔德国昌,文运家邦,敬天钦民,守忠怀良,型仁兴让,麟凤呈祥,世济其美,丕振槐堂,德泽绵远,子孙永芳。
      澧县千工峪王氏  
      始迁祖思忠,原籍江西南昌府大栗树,明洪武12年(1379)迁湖北安陆府京山县,永乐2年(1404)再迁澧县北关外三十五里千工堰。三世文智生六子,长、四、五房徙新安合口,二、三房住老祠左右,一房出继蔡姓为嗣,瓜绵椒衍,或迁宜沙,或散湖北施南、松滋、安乡、公安等县。祖祠在梦溪乡八保。至1948年,共810人。派语:思金文山(玉)庭,梦好嘉为命,孙水世圣朝。续派:祖训彰万代,明德承中和,文学宗先正。
      澧县锁市铺王氏  
      始祖维摩,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银杏村,二世梓,历任石首。迨六世安仁迁澧阳锁市铺。后裔分居张天堰、陈家垱及慈利桃林东张公垱。祖祠在澧城州后街。至1948年,共450人。派语:祖德传芳,福履步扬,修成经志,毓子迪光,道希孔孟,学在文章,善以懋永,家业隆昌,丕振后昆,世开其祥。
      澧县复胜寨王氏  
      始迁祖禄公,原籍江西,后徙居澧西,厥后分迁石北信块区穿山河。祖祠落于乐仁乡王家湾。至1948年,共110人。派语:承应自士,大学中庸,廷树永佩,光启有宗,书泽继家,世秀远宏,克绍先绪,焕耀遵崇,君思丕振,帝祚昌隆,礼乐广治,仁义攸同,圣经贤传,儒业孔孟,正贻典则,文武显聪。
      澧县大山坡王氏  
      先世肇迹太原,宋南渡来澧,家于南门,厥后卜迁枫林。始祖亮,传至六世裕翁,子二:文忠、文启。启出继军牧外祖张嗣。人丁蕃衍,分为七门。宗祠二所,坐落枫林乡大山坡。至1948年,共750人。宗派:运永宜从学,天心与象贤,明经承先志,世远丕家传,鸿文敦国宝,绍绪克光前,修齐士之本,作述卜万年。
      澧县王氏祠王氏  
      始迁祖才清,字天成,元季授澧州军民司指挥使,自云南临安府建水县来澧,卜居东乡军牧里。单传五代至仲洲,生子三:大道、大本、大胜,道公之后有迁沅江者;本公之后有迁澧东北十迴港者;而胜公则全迁十里坪鸡公垱。祖祠设三洲乡二保。至1948年,共350人。旧派:秉世朝永兴,志定传于家,孝友恢先绪,文章启国华。新派:孝友恢先绪,忠信启后昆,诗书敦伦纪,文章冠鲜英。
      澧县王家垣王氏  
      始祖太清,原籍澧阳郡,卜居楚江村,子启登。该支尊应浩为始迁祖。祖祠设于三竹园。至1948年,共90人。宗派:之尚祖士经,正远万元兴,洪大叶宗先,承学振高明,朝顺应定国,光兆永安邦。
      澧县王家山、汇口、龙潭口,临澧白岩寺王氏  
      始迁祖景芳、永清、聪、太荣,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代先后来澧。发迹于白岩寺者,为元房景芳公;繁衍东关门,支分于王家山者为亨房永清公;绵延于邓家滩灵阁湖者为利房聪公;而贞房太荣公子孙蕃芜于栗树嘴,转徙于汇口。惟以迁徙不一,居处各殊,且以前宗派不无异同,计自承、谟、丕、显等派以后,始归划一,于是以景芳公为提纲开祖,永清、聪公为四世祖,而太荣为五世祖。祖祠设白岩寺。至1948年,白岩寺62人,王家山100人,龙潭口、汇口共520人。宗派:承谟丕显,用光治化,素学以展,超萃冠群,时为帝简,馨香奕润,先德明远,子孙克绍,遵章崇本,义合乾坤,理执训典,振武修文,锦荣端冕,论道经邦,河清海宴。
      澧县易家桥王氏  
      始迁祖罡公,本戴姓,原籍江西吉安府,于明初迁澧,子添玨以甥继舅入赘王姓,子孙蕃衍,簪缨不绝,于易家桥建有戴王祖祠,以示两不忘本。至1948年,共158人。派语:必仲应添春,朝廷胜有君,仕方永光大,锡泽世鸿承,作述林上凤,启绍金玉鸣。
      澧县周公渡王氏  
      始迁祖纲公,原籍江西南昌,由南昌而武昌,至明初始迁澧阳,落籍枫村、夜鹤、魏家、北民垸等处,生子七,长臣、次折、六銮仍居澧阳,三清、四富、五贵由澧阳迁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三姊妹土地,再迁湖北宜昌长阳县、磨市山坪、长乐县清水堰枚二冲数处。祖祠在周公渡。至1948年,共420人。宗派:经国维鸿绍祖业,传家以书礼文章。
      澧县渡口王氏  
      始迁祖必敬,字端庄(一作临庄),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建文3年(1401)宦游湖南茶陵州,弟必玉、必富俱雅爱湖南,故均无回籍意,必玉即居茶陵,必富暂居龙阳,必敬旋闻澧州为荆南第一名州,夙号神仙窟宅,至永乐2年(1404)泛舟游澧,泊桃林东,落家于塌木桥旁,以桃林名里。至1948年,共1008人。宗派:必以祯祥,国大金峰,尚先应孙,志宗孔孟,传家有道,修德维常,克绍先绪,永保元良,文学盛起,声华远扬,礼法遵守,表正模方。
      澧县八里河、保宁桥、青宁寺王氏  
      始祖麟公,原籍金陵,明成祖迁燕,随驾移居顺天府武清县,嗣后奉旨征苗有功,职封指挥,坐镇湖南慈利九溪卫,遂家于此,其裔忠、佑、宽公均职袭将军,传至诚、亨、柳三公,诚世居九溪卫,亨迁居澧县八里河,柳移居青宁寺,称三大支。祖祠设青宁寺。至1948年,保宁桥有352人。原宗派:尚尔聘治,孙极名丝,世泽昌隆,正启燕贻。续宗派:宗功丕显,奕叶芬芳,涵育润远,槐荫愈香,来哲继兴,循守典章,恢宏先业,蔚为国光。
      澧县大堰垱王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传至旻、鼎,于明季来澧,卜居大堰垱河北王家台。祖祠设王家台。至1948年,传20余世,共650人。宗派:国正天永清,朝安世大定,君相宏远谟,士儒际昌亨,文明昭百载,书经绍千圣,光先宜崇德,顺祖方为荣。
      澧县王家湾、晏家峪王氏  
      始祖如山,原籍金陵,自十世祖一昌肇迁荆楚江陵,继徙澧西,子孙散处湖北长乐梅坪、石门太清山,澧县张顺桥、断口、闸口、卢家桥等处。祖祠在晏家峪。至1948年,递传20余代,共732人。宗派:山水孙文金仲木守王一三德家廷作文启宗为学昌士。续派:明良之时,定国以道,崇尚先训,大志克宏。再续:祖有毓前庆,慈必多祯祥,振立绪久远,诗书永膺芳,履正宜高显,玉美自观光,晋升希联太,安谦可复长,功烈能绳武,绍兴理成章,开继恩泽广,登贤耀君邦。
      澧县龚家湾王氏  
      始迁祖国贤,明代始居于澧州关山杨正岗烂泥堰。至1948年,共124人。宗派:国文成祚朝邦作大宏克。续派:顺尔祖德,传家本道生,世代光明业,永远定章程。
      澧县王家港王氏  
      先世原籍江西,六传至守元迁澧,卜宅王家港。至1948年,共152人。祖祠在王家港。宗派:启登大尚,槐国俊彦,诗礼方正,科发显永。
      澧县盐井王氏  
      原为土著,始祖及原籍均不详,今断自学珍公始卜居澧北盐井。至1948年,共190人。宗派:志学承祖高,正大光明邦,继绪赖英士,朝廷重文章。
      澧县新洲王家嘴王氏  
      始祖泰华,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孝廉,授江南知府,赠博士,因兵变,携子文轩,姪文郎及胡公迁澧,卜居新洲嘉山孟姜垸,胡公后以嗣继之,越三世传位苞、位口、先浦、先寿分为四房,至清咸丰后仅苞、浦、寿三公之裔有传。至1948年,共62人。宗派:位永知应维,国正天心顺,祖德光昌大,传家世泽长,崇儒宏学业,明道焕文章。
      澧县新洲王氏  
      始迁祖载肆,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一说南昌府丰城县老鸦塘,于明永乐2年(1404)迁澧,落籍新州附近啸虎坪,今属津市。单传五传至琳公,生子五,长胜松、次胜柏、五胜权今谓三大房,三胜机、四胜彬未详。至1948年,共2535人。宗派:大德受天命,道昌永正兴。续派:道学克正,家运定兴,绍尔先绪,祖烈丕承,世代久远,多生贤能,观光上国,科甲连登。
      澧县王家码头王氏  
      先世原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清康熙间始迁祖启谟来澧,落籍西关外熊家河。祖祠设停弦渡。至1948年,共62人。宗派:启士廷上书臣忠,定国安邦治道隆,纲纪修和光大业,嘉猷永远代天功。
      澧县王家板桥王氏  
      始迁祖如彦、如圭,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末清初彦、圭二公同来澧,彦公落业于王家板桥,圭公落业于白马寺。至1948年,王家桥桥64人。宗派:福朱有楚守,如彦庭训久,奕世正光昌,富贵永远长。
      澧县熊家台王氏  
      始祖衡公,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明末兵燹,子孙徙浙、鄂、蜀、湘。迄数传至君聘,字朝选,明崇祯时,流寇滋扰,自江西迁徙澧城东门外兰江驿分路口。二世天如移津市,子三:之鼎、之冕、之昇,冕、昇二公别迁失考。独鼎公生三子:宣、恺、慈,至清乾隆间宣、慈二公卜居涂家塔,后更名熊家台。祖祠在夹堤口南岸。至1948年,共440人。派语:国正家兴仁,本立道自生,厚培光祖德,砺学希贤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